中华酒网

业外资本“饮得美酒”还有多少路要走?

发表于:2024-05-01 作者:中华酒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5月01日,外资做酒对整个酒行业来说,是好是坏?可以说,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因为迄今为止,业外资本进入到酿酒行业的案例是比比皆是,而成功者有之,失败者也不少,准确地说,外资进入酒行业不是"是好是坏",而是"时好

外资做酒对整个酒行业来说,是好是坏?

可以说,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因为迄今为止,业外资本进入到酿酒行业的案例是比比皆是,而成功者有之,失败者也不少,准确地说,外资进入酒行业不是"是好是坏",而是"时好时坏"。

而从此前跨界大佬联想集团和娃哈哈的做酒经历来看,不得不说其有着长远的规划布局,但这其中也充斥着短视急迫的利益诉求,于是在长期的产业布局和短线的资产拼抢中,他们的任性战胜了韧性,于是,退出在所难免,一切也都是情理之中了。

而有的诸如天士力、维维还有辅仁药业这些已经长线布局了多年并且从中获得了受益的外资则明显是"韧性占了上风,任性趋于下风",所以,他们还在坚守和坚持着。

任性进入

2016年可以看作是业外资本进出酒行业的一个分水岭时期。

此前,更多的资本持续看好酒行业,尤其是处于上升趋势的白酒产业,即便是在2013年开始了全行业的大调整阶段,依旧有不少的资本裹挟而来。这至少说明了一点,在当下实体经济受困的大环境下,白酒业还是一个极具投资价值的产业。

不过,这一趋势在2016年出现了转折,标志事件就是娃哈哈领酱国酒的消失和联想集团旗下丰联酒业的退出。这也意味着在上一个时期内,资本高调进入白酒行业妄图打造新的产业布局已经成为一段历史。

比较来看,领酱国酒只是娃哈哈集团在酒行业内的小试牛刀,更多的是其一个产业类别补充,对整个白酒行业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力;而联想旗下丰联酒业的"白酒生涯"则更多的可以看作一个行业外资的"典型事件"--这个事件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这是一个开放而且开明的行业,它有着自己的格局体系,同时也欢迎带着朝气的外来者和新进入者。此外,它也有着自己的发展逻辑。不过,有时候,旁观者真的只能是一个旁观者。

一个事实是,白酒曾是业外资本热衷投资的高地,在2012年白酒行业发展的高峰时期,围绕整个白酒经销圈的业外资本高达800亿元左右。而在白酒行业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中,多轮业外资本进驻,为推动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业外企业如海南航空、联想集团、江中集团、星河湾地产集团、中国平安、娃哈哈、中粮集团等。

不得不提的是,业外资本的进驻改善了公司结构,推动了企业品牌全国性扩张,甚至加速了部分公司的上市步伐,使企业实现了从产品经营、品牌经营到资本经营的过渡,为酒厂的基建生产和营销网络完善,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证。

从2010年开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速开始下降,不过,对白酒需求的实际影响由于周期的滞后性,实际上是在2012年才逐步影响到整个酒行业。众多外资进入的通道收窄,受制于国家政策引导及行业趋势性延缓的现状,之前以投机性看重短期效益的外资便纷纷抽身离开,这些投机性外资的准则是"白酒板块目前估值便宜,更适合短期炒作不易于长期持有。"

显然,一线名酒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区域性名酒高速增长的利润区间,其高附加值、高成长性和利润空间都被业外资本所看好。而这个时期进入酒行业的多数资金看重的是行业高收益,属于投机性心里。

围城内外

2011年~2012年的巅峰期之后,又经历了两年的调整期,行业逐渐适应了新的常态化周期,而紧接而来的又是一轮新的产业并购期。

只不过从2015年之后,更多的并购发生在行业内部,以五粮液、洋河和古井贡等业内白酒巨头为主导的产业内并购逐渐开始成为新的趋势,由此看来,此前风头正盛的资本力量已经开始显露出颓势甚至悲观态势。

分析来看,以往诸多进入酒类行业的资本,多为在原有行业内已经形成发展瓶颈或者市场饱和,而自身往往有闲置资本。此外,地方政府对本区域酒类企业的前置性预期也使得酒类企业成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重点,更多的业外资本被无节制地引进,一定程度上推升了行业产能的膨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