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酒网

产业发展新常态下的“葡萄酒+”

发表于:2024-05-02 作者:中华酒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5月02日,当前,中国经济进入了转型关键期,如何转方式调结构,如何求创新促升级,实现"新常态"下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已成为摆在中国经济建设者面前的一个关键课题。中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作为一个传统而又新兴的全球性产业,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了转型关键期,如何转方式调结构,如何求创新促升级,实现"新常态"下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已成为摆在中国经济建设者面前的一个关键课题。中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作为一个传统而又新兴的全球性产业,唯有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才能在"新常态"中不断发现"新机遇"。

葡萄酒产业已进入新常态

新世纪以来,我国葡萄酒产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从一个葡萄酒弱小国家而一举成为世界葡萄酒生产消费大国。回顾本世纪以来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历程,大致经过了两个时期。一是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十年高速成长期。中国葡萄酒的高速增长期主要是从2001年到2011年历时10年的时间,从2001年的25.05万吨到2011年的115.7万吨,我国葡萄酒产量增长了361.88%。二是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正进入战略调整期。中国葡萄酒产业在战略调整中已进入发展的新常态,主要有四个鲜明特征:国际葡萄酒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随着中外葡萄酒同台竞争加剧,特别是在"性价比"这一竞争铁律面前,国产葡萄酒要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就不能侥幸期待竞争环境的好转,市场竞争将更加白热化。

国内葡萄酒消费市场日趋理性化与个性化。过去我们的消费市场总体上是模仿型排浪式的消费。随着消费者日益成熟和理性,消费趋势更多的追求个性化、多样化、高的性价比。理性消费也倒逼着葡萄酒业转调,促进产品个性凸显和性价比提升,增强市场竞争力。

国内葡萄酒产业亟待向集约化和精细化转型升级。中国葡萄酒产业经过10年的快速增长,目前亟需加快实现由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化和精细化管理的转型。过去我们的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个性,消费者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新需求,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加快实现产品研发升级和结构调整。

中国葡萄酒产业正在加速由单一业态转向复合业态。葡萄酒产业是一种集高效农业、绿色工业、特色旅游业、文化产业于一体的复合型产业。在葡萄酒产业发展过程中,一定要着眼从土地到餐桌全产业链,发展复合业态。比如说,葡萄酒庄就是复合业态的一个基本单元,立足单元酒庄可以发展成酒庄集群,形成新的功能区和特色小城镇,从而带动新的区域结构调整。这样葡萄酒全产业链的综合效益就高了,竞争力就会大大提升。

如何提升新常态下产业竞争力

在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如何保证国内葡萄酒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不断提升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首先,提升竞争力必须充分凸显个性。中国葡萄酒市场模仿型排浪式消费时代已经终结,个性化和多样化消费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这种新常态要求我们必须从葡萄酒产品、生产企业到产区全方位地凸显个性,打造具有东方个性和中国风范的葡萄酒。产品个性化是提升竞争力的基础。多样化的风土条件和消费需求,决定了葡萄酒生产的个性化和多样化。要根据不同风土条件选择培育适宜的葡萄品种、品系和栽培管理模式。特别要重视培育和开发个性化的小品种。要按照消费者不同需求研究开发葡萄酒的新技术新工艺,进行"量身定做",结合节庆进行个性化产品定制;还可根据各地不同民族风情、消费特点生产不同风格的葡萄酒。尊重风土条件、尊重葡萄自然属性,尊重消费者,积极生产开发富有个性化的葡萄酒产品。

其次,提升竞争力必须着力提高性价比。葡萄酒的性价比是提升竞争力的核心和根本。必须以提升葡萄酒品质为基础,以葡萄酒成本控制为重点,以高性价比葡萄酒满足市场需要。提高性价比的核心是全面提升葡萄酒品质。我们的葡萄酒品质要有保证,必须下功夫抓好优质酿酒葡萄基地的建设,按标准化生产出优质原料。同时要进一步完善葡萄酒质量标准,着力推动法定产区制度建设,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建立葡萄酒质量安全体系,实现从酿酒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加工、葡萄酒流通消费全过程的产品质量追溯机制。

第三,提升竞争力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推进器。在我国葡萄酒产业新一轮战略调整中,要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为主,转向创新驱动,以创新求发展,提升竞争力。要结合市场需求搞好产品创新。在酿造上开发新的工艺,创新一些新的品种,研发生产适合中国老百姓口味、具有地域风情特色、"中国标准"的葡萄酒创新性产品。要结合我们的国情搞好技术创新,比如通过创新适宜的品种品系和栽培管理模式来解决雨热同季带来的负效应等。要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搞好管理创新,把创新渗透于种植、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还要创新葡萄酒的文化内涵,更好地宣传和普及葡萄酒文化。每个酒庄、每个产区都要讲好葡萄酒的故事,增强葡萄酒的文化底蕴。

在创新的问题上,张裕、长城、威龙是中国葡萄酒业的榜样。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张裕、长城、威龙等葡萄酒企业一直没有停止过创新,从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葡萄酒销售到葡萄与葡萄酒文化建设等始终走在创新发展的最前列,有力地促进了竞争力的提升。2015年一季度,张裕股份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0.99%、15.90%;中粮长城(烟台)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三项指标同比分别增长3.10%、40.39%和28.24%;威龙产量、销售收入、利税同比分别增长17.18%、17%和19.36%。张裕、长城、威龙的创新之路堪称是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成功典范,我们必须象他们那样坚持改革创新,在改革创新中求发展,在改革创新中上水平,在改革创新中不断提升竞争力。

第四,提升竞争力必须积极发展全产业链复合业态。葡萄与葡萄酒产业作为一个复合型业态越来越被广泛认同。我们要从全产业链、复合型业态去考虑,围绕着从土地到餐桌全产业链,拓展出复合型产业新业态,围绕从单元酒庄到酒庄集群,拓展出特色小镇和功能区的新增长点,直接带动城镇化和产业价值转移,给葡萄酒经济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这里结合复合业态谈谈"葡萄酒+",这种复合业态概念就如同于"互联网+"。可以把它叫做"葡萄酒+"是因为把葡萄与葡萄酒作为一个基础,它是绿色的、健康的、可持续的、生态的产业。这样的一个产业它+什么业态就能够成功地复合出一个新产业,"葡萄酒+"是催化行业变革升级的加速器,它+农业、+工业就不用说了,关键是它+金融、+旅游业、+健康产业、+文化产业、+互联网,就能延伸出好多的新业态,如葡萄酒金融、葡萄酒旅游、葡萄酒养生健康、葡萄酒体验休闲、葡萄酒电商平台和物流等产业。让葡萄酒和其他行业进行融合,就能够促进产业的创新和转型升级,激活一个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五,提升竞争力必须优化发展环境。对于葡萄酒产业来说,优化产业发展环境非常重要。目前国产葡萄酒性价比不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国产酒未享受到相对于国际通用的产业政策。世界一些发达国家把葡萄与葡萄酒都当做农产品给予政策上的强力支持,而我国却把葡萄酒作为工业品,"多取少予"。我们国家对农业有一系列扶持政策,葡萄酒产业却缺少支持政策。与国际惯例相比,我们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成本上的竞争优势。建议国家从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从复合型链式产业的高度,从发展生态文明的高度,把葡萄与葡萄酒产业作为一个利国富民的战略型复合业态给以扶持。要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及资金渠道,重点支持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建设和葡萄酒行业科技创新,保障原料供给,推动技术进步,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对符合条件的葡萄酒生产企业,在技术改造、检测能力提升、清洁生产、节能减排、重点装备自主化、品牌建设和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给予支持。继续对带动能力强的优势品牌葡萄酒生产企业从财政、金融等政策上予以扶持,积极落实有关兼并重组的政策,在流动资金、债务核定、职工安置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和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对符合产业政策的葡萄酒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总之,只要我们高度重视葡萄酒产品和产区的个性化培育,高度重视葡萄酒性价比的提升,中国葡萄酒产业就一定会在新一轮战略调整中有所作为,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

(作者系滨州医学院党委书记、中国酿酒大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