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酒网

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酒政文化

发表于:2024-05-02 作者:中华酒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5月02日,我们的老祖先在很长一段时期是看不惯酒这种东西的,从它一出现就禁来禁去,一直到了魏、晋时期,晋武帝司马炎颁布酤酒法,酒才有了合法地位。酒政的具体实施形式和程度随各朝而有所不同,但基本上是在禁酒,榷酒和税

我们的老祖先在很长一段时期是看不惯酒这种东西的,从它一出现就禁来禁去,一直到了魏、晋时期,晋武帝司马炎颁布酤酒法,酒才有了合法地位。酒政的具体实施形式和程度随各朝而有所不同,但基本上是在禁酒,榷酒和税酒之间变来变去。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形式。实行不同的酒政,往往涉及到酒利在不同社会集团之间的分配问题,有时,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交织在一起。另外,由于政权更迭,酒政的连续性时有中断,尤其是酒政作为整个经济政策的一部分,其实施的内容和方式往往与国家整个经济政策有很大的关系。历史上,禁酒政策的出台常与饮酒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及其有悖宗教戒律相关。在中国历史上,或为了国治民安,或旨在撙节粮食,抑或出于增加财政收入的考量,推行不同程度的禁酒令。禁酒方式有三种,绝对禁酒(官私皆禁)、局部禁酒(按粮食丰歉程度)、禁私酒(只能国家造酒和卖酒)。历来的朝廷都效仿周公,甚至会发布长期的禁酒令,然而这种禁酒到最后往往只是对老百姓而言,达官贵人们依旧可以沉湎于酒色。小老百姓眼睁睁看着别人喝而自己不能喝。

商代,纣王造个酒池可行船,整日里不是美酒就是美色,还时常抱着美女跳进酒池戏饮,玩昏了头,把江山也玩没了,验证了大禹"日后必有酒色亡国者"之预言。由此看来,商代留下的无疑是"酒色文化"。别以为这是戏言,如果看一看《封神演义》这本书,就会发现"酒色之徒"正是商代的"专利产品",而且盛产。

周代吸取商代的教训,颁布《酒诰》,开始中国历史上次禁酒,不仅规定王公诸侯不许非礼饮酒,最严厉的一条是不准百姓群饮:"群饮,汝勿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看明白了吗?对民众聚饮不能放过,统统抓起来送到京城杀掉。《酒诰》还规定,执法不力者同样有杀头之罪。那还要酒干什么?酒不能不要,周代把酒的主要用途限制在祭祀上,于是"酒祭文化"出现了。接着是前面讲到的时、序、数、令,"酒仪文化"也自此而始。如果谁认为周代之前的"酒疏文化"、"酒色文化"有调侃之嫌,不服也罢。但周代的"酒祭文化"和"酒仪文化"是有史料记载的,决非空穴来风。这么说吧,周代对中国酒文化的贡献属于开创性的。

秦汉年间出现了"酒政文化",也就是说,专司酒务的酒吏出现了。同时,酒与政治的冲突鲜明化。这时期统治者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屡次禁酒,最终是屡禁不止。为什么?因为禁酒的理由都是"以防乱政",酒民不服,连许多权贵都坚决反对。东汉献帝建安初年,北方初定,群雄未灭。当时曹操当政,励精图治,练兵屯田,下令禁酒。没想到个站出来反对的是孔融。孔融是何等人?是当时士大夫中的中坚人

物,在朝野的影响力不逊曹操。孔融写了著名的《与曹操论禁酒书》,探讨禁酒的是非,列举酒的好处,说明治国不能无酒,特别指出大汉江山靠的就是酒。他排列了"高祖非醉斩白蛇,无以畅其灵"、"樊哙解厄鸿门,非豕肩卮酒"、"郦生以高阳酒徒,著功与汉"等论据,得出结论:"是由观之,酒何负与政哉"!总之,在孔融看来,禁酒是没有道理的。曹操看后,复信孔融,说夏、商两代都因酒废政、因酒而亡,所以应引以为戒,必须禁酒。孔融也复信反驳道:"徐偃王行仁义而亡,今令不绝仁义;燕哙以让失社稷,今令不禁谦退;鲁因儒而损,今令不弃文学;夏、商亦以妇人失天下,今令不断婚姻。而将酒急者,疑但惜谷耳,非以亡王为戒也。"孔融以为,禁酒者无非是为了节约粮食,而拿出"亡国之戒"禁酒是因噎废食,决不足取。再说刘备占领蜀国后,也下令禁酒,并规定凡家中有酿酒器具者,皆按私酿论罪。一天,刘备和老部下简雍外出,简雍指着路上的一男一女对刘备说:"彼人欲行淫,何以不缚?"刘备问何以发现他们要干伤风败俗之事?简雍答:他们身上都有生殖器,当然能行淫,这就同家里藏有酿酒器皿就能酿酒一样。刘备明白了,自己最信任的老部下原来是拿这个做比方,反对禁酒,于是哈哈大笑,马上解除了禁酒令。

今天的人们都不怀疑酒是好东西,可我们的老祖先在很长一段时期看不惯它,从它一出现就禁来禁去,一直到了魏、晋时期,晋武帝司马炎颁布酤酒法,酒才有了合法地位。"合法地位"意味着酒不仅可以大量生产,而且能够公开买卖,紧接着便出现了酒税,酒税成为国家的财源之一。于是,"酒财文化"出现了。有人说中国的酒税最早见于汉武帝时期,那时就有了"酒财文化"。这种说法也有点影子,因为当时汉武帝实行了"抽税"政策。但那一时期还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