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酒网

日饮一石 古人的酒量到底有多大?

发表于:2024-04-26 作者:中华酒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4月26日,从诗词歌赋到古人传记,我们常常看到对于古人酒量的描述:酒仙李白"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酒篓子刘伶"一饮一斛,五斗解醒",酒伯淳于髡"一斗亦醉,一石亦醉",亡国之君陈后主"日饮一石",武松喝

从诗词歌赋到古人传记,我们常常看到对于古人酒量的描述:

酒仙李白"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酒篓子刘伶"一饮一斛,五斗解醒",

酒伯淳于髡"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亡国之君陈后主"日饮一石",

武松喝了十八大碗还能过景阳岗打虎……

有不少朋友好奇地向五掌柜提问:

日饮一石,古人的酒量有多大?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清楚"一石"到底是多少量?

古代常用容量单位由小到大有升、斗、斛(石)、钟,通常学者们认为斛和石相通,自秦汉开始它们之间都是十进制(摘自《关于古代粮食钟亩、石的问题》)。

根据史册资料(《中国经济通史·秦汉经济史(上)》《梦溪笔谈》)记载,每个朝代"一石"的比例都略有差异,最终我们结合民国后到现代的换算比例,大致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一石=10斗=10升=120斤

OMG!这个数字有点"庞大"啊!

按这数量看,动不动就是几升一斗,甚至以石计量地饮酒,古人未免也太能喝喝喝了吧!

再看看咱们现代的"海量高手",白酒能喝一斤,啤酒达到二十瓶……战斗力就已经非常强。

这人与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捏?

难道随着人类发展与进化,人们的喝酒能力反而退化了?

五掌柜紧急召集各路网友对此展开研讨与推论,发现了三条关于古人酒量的线索。

● 第一条线索:古代的酒稀宋以后才有蒸馏酒

中国历史上有载最早的酒,多统称为"清醪",也就是俗称的清酒。这样的酒是用曲药使粮食发酵酿成,最多十几度,度数并不算高。到了宋代,发明了蒸馏白酒,酒的度数才慢慢地提上去,高度白酒也是后来才有的产物。宋代科学家沈括就对此进行过研究,他的结论是:汉代的酒,不过"粗有酒气"而已。2003年,在挖掘西安北郊的某座汉墓时,曾经发现过一大罐52斤的西汉美酒,轰动各界,引发关注,但经仪器检测后发现,酒精含量只有0.1%。

所以,假设宋以前的白酒,酒精含量都较低,相当于黄酒或者比啤酒更低,那古人酒量大也不足为奇了!

● 第二条线索:古代度量较小,跟今日量度不同。

前面也有提到过,史书资料显示,每个朝代对于度量的标准设定都有所差异。西汉的一升,大概等于现代的0.3升;东汉的一升更低,不足现在的0.2升;唐朝的比例大一些,也不到0.5升,与现代的计量比例有很大差异。

所以,古代的"一石"实际量度与前面换算的数量相比,还是有差异的!古人实际并没有那么多的酒量!!

● 第三条线索:古人喝酒时间长。喝的久,自然喝的多

仔细阅读古文记载,还会发现,古人饮酒的时间非常的长。喝喝小酒,写写小诗,再喝喝小酒,赏赏歌舞,长夜饮酒,通宵达旦,都是平常事。

所以,李白"一日需倾三百杯",不是"一口快饮三百杯",喝得时间长,当然喝酒的量也就非常的多!

基于以上线索,想必各位看官对古人的酒量也心中有数了吧!

最后,五掌柜还是要提醒诸位爱酒之人:

①别羡慕古人"日饮一石"的海量,咱现在喝的五粮液度数比古代白酒高!理性饮酒才是真高手!

②实在想要跟古人比量,那不妨把喝酒时间变长一点!每天二两,时间长了,自然也能喝到"一石"那么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