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酒网

中国酒企要走出去的4大理由!

发表于:2024-05-04 作者:中华酒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5月04日,中国酒企为何需要走出去?是基于以下四个塬因:一、全球酒精消费正在逐年递减;根据全球酒类市场研究机构报告称,过去五年全球酒精消费量持续萎缩,尤其是去年陡降达到1.3%(过去五年的平均降幅只有0.6%,降

  中国酒企为何需要走出去?是基于以下四个塬因:

  一、全球酒精消费正在逐年递减;

  根据全球酒类市场研究机构报告称,过去五年全球酒精消费量持续萎缩,尤其是去年陡降达到1.3%(过去五年的平均降幅只有0.6%,降速陡增一倍有余)。造成这现象的背后塬因是多重因素的累加;包括: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各国酒类管理方面的规定日趋严格,甚至与产业的自动化、智能化都有关系。(减少蓝领与低技能工种的就业机会)明显的例子,美国蓝领的收入情况不佳(美国蓝领是美国啤酒市场的主力消费群),导致2016年美国啤酒的消费量的遽降2%。

  因此,面对全球逐年递减的酒精消费,欧美各国的大中型酒企纷纷把企业的未来,压在经济发展快速的新兴国家上,这其中受到多关注的是跃居世界经济总量第二的中国。

  自从我国加入WTO之后,随着经济的腾飞,外国酒企更是加快前来中国的步伐。如今我们可以大胆的说,欧美的大中型酒企不是已经在中国,就是在来中国的路上。

  欧美酒企经过多年的"攻城掠地",在中国酒市场大有斩获;例如透过并购参股的方式席卷啤酒市场,经由代理进口占据了葡萄酒市场;而传统的西方六大蒸馏酒(Brandy、Whiskey、Gin、Vodka、Rum、Tequila)则完全是欧美的天下。甚至在中国的自留地-白酒领域,也出现出现外资收购的身影。

  而这些情况仅仅只是个开始;随着全球性酒精消费的逐年下滑,我国作为单一语种的单一市场,对国外酒企的吸引力只会越来越强。

  二、刘易斯拐点出现、消费群体青黄不接

  我们都知道,计算任何一个地区或国家的每年酒精消费总量,有一个简单的公式;年酒精消费总量=总人口数X人均年酒精消费量。这个公式是国际间常用的计算方式,特别是用以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相同酒种消费量;但是,在同一国家或地区,比较不同酒种的消费量,这个公式的计算结果,往往很难让决策者,掌握市场的实际情况,因为这个公式缺乏对年龄段的描述,也就是没有考虑人口结构。

  刘易斯拐点问题,在我国争论10年也研究了10年,现在终于画上句号,根据中财办副主任韩俊(同时也是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于2016年10月的阐述中表明,从2012年以来,我国16周岁至60周岁的年龄人口减少了1500万人,年年都在减少。同时根据世界银行近的一份报告则说,尽管中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但是到2040年中国16周岁至60周岁人口降幅将会超过10%,约减少9000万人(年均减少约400万人)。

  如果再把目光聚焦在我国传统的白酒与黄酒,情况就更难乐观;我国的婴儿潮公认的有叁次,分别是建国后不久就出现了次婴儿潮; 1962年至1975年的第二次婴儿潮(这次婴儿潮被称为主婴儿潮);以及1986~1990年(这次婴儿潮被称为回声婴儿潮);如今传统白酒与黄酒的消费主力大正是第二次婴儿潮,占当前人口总数20%,年龄在42岁~55岁的群体。然而,这个群体随着年龄的增加,酒量却越来越浅。而第叁次婴儿潮,则由于西风东渐,他们成年后,酒的选择丰富多彩,基本上可以称他们是进口酒的拥趸。

  还记得十年前,进口葡萄酒正在努力深耕年轻族群的时候,当时的中国酒企则是全力抢占用酒与商务用酒的头衔与定位;现在看来可以称得上是"中国酒企失落的十年",虽然其中有政策的影响,但也看得出来,除了新兴酒企与少数的酒企迅速掉头,大多数的酒企并没有相应的调整。

  消费族群青黄不接的情况仅仅只是个开始;随着主力消费群的逐渐老去,除了酒量的因素,他们的收入分配也会更多的朝养老与医疗倾斜。

  三、酒业的高毛利率吸引大批的资本竞相逐鹿

  近看到吴晓波的微信公众号的一篇文章,里面做了一个很有趣的归纳,并且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在中国,所有企业都会进餐饮食品。

  而这里头,本业与酒无关,但进酒业的占多数。

  华为跨界到进口红酒市场;

  联想旗下丰联集团,拥有多个白酒品牌板城烧锅酒、孔府家酒、武陵酒、文王贡酒业等。

  维维股份则并购了贵州醇。

  就连中信旗下,也有红酒品牌

  从这些跨界的并购可以看的出来,相对于其他行业,酒企业的毛利率简直就是难以想像的天堂;资本是逐利的,面对如此诱惑,可以想像未来的中国酒市场又会呈现出怎样的竞争与博奕。

  四、一带一路是酒企业走出去的良机

  几百年前,随着华侨的出海,中国餐饮走出去了。

  几十年前,随着电影的出海,中国艺术走出去了。

  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復兴的必由之路与实际行动的"一带一路",实在是国内酒企走出去的佳机会。

  试想,改革开放以前,在西方人里只有汉学家与少数教育家学习汉语、汉字;但随着改革开放、加入WTO、举办奥运等等。更多的与世界接轨,逐步发展与壮大的经济实力以及逐渐提升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学习汉语、汉字;各国也开始用汉语向我国拜年;中国的一切正在全方位的影响着全世界。

  看看外国酒企,但凡能发展壮大的都是兼顾当地与外销市场,其中固然有着本地市场人口规模偏少的客观因素,但也因为他们坚信,只要是好酒,不管在西方还是东方,终都会被欣然接受。

  因为人类的味觉偏好有着惊人的相似性;100多年前,中国人次尝到啤酒,觉得淡而无味,跟兑了水的劣质酒毫无区别,甚至毫不客气直接称啤酒是"马尿"。而今,啤酒已经融入中国的饮酒文化之中,成为消费多的酒类;20年前,干红葡萄酒对中国人来说,是个又酸又涩的玩意儿,不兑上雪碧简直难以入喉,而今却成为领导时尚的酒类,并且完全按照西方的方式方法饮用;谁又料得到再过几年,又会是甚么样的酒被中国人接受?同样的,谁又料得到再过几年,中国人所钟情的白酒和黄酒,甚至是马奶、青稞等所酿製的酒品,或是中国所产的葡萄酒会不会成为全球人类都接受的酒类?

  内忧外患是当前中国酒市场的写照;供大于求是当下酒企业需要直面的问题;其实,不仅是酒企,我国的许多产业也是这样;所以透过"去产能",关停落后产能,用"一带一路"促进优质产能的发展壮大;简言之,一带一路要求国内企业先做强再做大,终面向国际,成为卓然傲立的世界500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