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酒网

消费分化、局部酱酒过剩?冷热不均的春节酒市有何信号

发表于:2024-05-05 作者:中华酒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5月05日,【中国白酒网】春节后周,白酒板块走出分化行情,不断在回调与反弹之间震荡。截至2月11日下午收盘,白酒板块多只股票下跌,仅山西汾酒、古井贡酒、伊力特、泸州老窖、五粮液和酒鬼酒六只股票当日上涨,白酒龙头贵
  【中国白酒网】春节后周,白酒板块走出分化行情,不断在回调与反弹之间震荡。截至2月11日下午收盘,白酒板块多只股票下跌,仅山西汾酒、古井贡酒、伊力特、泸州老窖、五粮液和酒鬼酒六只股票当日上涨,白酒龙头贵州茅台每股股价回落至1849.97元,当日下跌1.23%。

  回顾这个春节期间的白酒消费情况,不同的消费者、商家、品牌,感受各有不同,对于仍未过去的2022年春节市场的情况,有业内人士甚至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

  冷热不均的白酒市场

  记者分别在春节前后,以消费者身份对北京市丰台区、大兴区以及西城区的多家名酒专卖店以及个体烟酒店进行走访。

  在丰台区石榴庄区域的某烟酒店,店主表示,由于地处老社区,该门店的主要客群为周边的中老年散客以及附近区域有固定合作的餐饮门店等,但即使是走亲民路线,店主也表示:"近期周边无论是散客消费还是餐饮门店买货,都比往年有所减少。"

  但在大兴区黄村的一家名酒店,店主则表示生意不错,"受疫情影响,不少人决定留京过年,这些人当中很多都加大了礼赠购酒的数量,所以我的生意还可以。"

  除了市场表现冷热不均,业内对于白酒市场的分析,也出现分化。

  知名财经大V"否极泰董宝珍"在春节期间发文称,白酒已经进入大周期的下降拐点,他指出白酒上升周期延续10年左右,之后有四五年的下降周期。贵州茅台酒终端零售价格的变化周期,是白酒行业周期的直观指标。他分析白酒周期本质原因是"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与白酒价格之间的矛盾关系导致"时,还提出"白酒的价格泡沫"这一概念。

  国海证券在研报中指出,节前市场普遍认为白酒春节动销低迷,首先是因为近年来春节旺季的时间逐步延后且拉长,导致节前两到三周动销反馈平淡;其次是新冠肺炎疫情散点暴发在一定程度上对消费场景产生影响;另外是部分全国化次高端酒企招商铺货后基数被拉高,导致今年同比降速。不过国海证券还指出,自节前最后一周开始至今, 白酒终端动销快速转热,今年春节表现依然强势。近年来,诸如"随用随买的消费习惯"、"随时随地便利购买"等旺季动销特点,决定了白酒节前的表现并不能反映全部情况,在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改变后,节后动销热度仍高。白酒旺季销售的实际表现并不差,反而较强势。

  除了整体市场的冷热不均,市场分析还认为,高端名酒白酒市场依然被看好,而非名酒生存空间则被不断挤压。

  东吴证券认为,高端酒动销较好,送礼场景强,次高端和地产酒动销平稳,宴席和走亲访友场景有所恢复。中信证券也提到了高端名酒批价坚挺、动销稳定,不过中信证券同时指出,春节市场河南、天津、杭州等地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需求反馈较差,次高端压力明显。

  茅台集团春节长假刚过便宣布"开门红"的消息。2月9日,茅台集团召开2022年第四次委(扩大)会议,通报了集团春节期间产品销售及复商复市情况、项目建设复工情况、公司复工复产情况。据悉,春节期间,茅台酱香系列酒销售实现大幅增长;集团旗下的葡萄酒、蓝莓酒、保健酒等产品,也成功实现了2022年度销售"开门红"。

  而与之形成对应的,是非名酒的弱势,在消费者对于品质要求提高的背景下,强势酒企的大举下沉抢占区域市场,携品牌力"背书"的名酒及其系列品牌,在竞争中较非名酒已有天然优势。白酒行业分析师蔡学飞也指出,今年春节市场之所以氛围较弱,是消费分化的体现。主要是春节礼赠和宴请消费升级明显,因此非名酒的下跌更为明显。

  这种情况早已有之,为何2022年受到了更多讨论?蔡学飞解释,主要原因是因为今年的春节大家普遍预期,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结束,白酒市场会迎来一轮爆发。但实际情况却因为西安、郑州等地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及此前的郑州水灾等不确定因素,造成整个市场出现一定的波动。特别是山东、河南这样的酒类消费大省还出现了酱香酒过剩,也使得消费疲软,可能因此引发了针对全国性市场的讨论。

  猛烈的行业"大洗牌"

  从"酱酒热"到局部的"酱酒过剩",近期也成为热议的话题。

  一位不愿具名的酒业从业者告诉记者,因"酱酒热"的吸引力,大量商家下场操作,带来的结果是短时间内出现了一大批酱香酒新品牌,而这些品牌中,又有一大部分是缺乏强劲的资本支持和长期的品牌规划的。于是,"千商奔赴茅台镇"的盛况最终演变成了一场产品流转于不同经销商之间,并未真正进入消费者酒桌上的"闹剧"。

  这是否意味着,2021年下半年被频繁炒作的"酱香酒衰退"言论,是否已经在市场上有所体现?蔡学飞表示,目前酱香酒整体的增速放缓了,品牌矩阵已经形成,有固化的倾向。白酒产业在升级,资源在向名酒集中,必然会有一些产能、品牌和渠道商被淘汰出市场。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1-12月,全国酿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酿酒总产量5406.85万千升,同比增长3.95%。其中,白酒产量715.63万千升,同比下降0.59%。白酒总产量的下滑却伴随着名酒产能的大幅度扩充,背后被"牺牲"掉的,既有那些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中小品牌,还有无数个仅仅市场"一轮游"的新生品牌。

  为了集中更多能量赢得竞争,无论是产区还是企业,均在加快布局的步伐。以贵州省为例,近日在贵州省发改委官方网站发布《贵州省发展和改革会关于大力推进实施2022年2500个重点民间投资项目的通知(黔发改投资〔2022〕67号)》,其中涉及酒类的项目超过50个,总投资达到700亿元以上。

  作为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的仁怀市,更在2021年11月末公布消息,称已经在过去五年关停整治小酒企622家,完成改造提升319家。而如此大张旗鼓关停整治小酒企,在行业人士看来核心在于"减总量、控增量、保质量",通过"兼并重组、整合关停、改造升级、转型发展"对当地的白酒行业进行彻底"手术"。

  重要产区的资源"再分配",在业内人士看来,本质上是白酒整体市场规模出现萎缩,白酒产区以及白酒企业的竞争除了是存量竞争,还是产业链和配套产业的竞争,还是行业标准话语权的竞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