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酒网

进口葡萄酒过入调整期?

发表于:2024-04-27 作者:中华酒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4月27日,自几年前葡萄酒进口关税大幅下调后,洋葡萄酒开始加快进入我国市场的步伐。近几年来,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主要葡萄酒生产国产能过剩的问题日益凸显,中国更是成为世界各国葡萄酒商淘金的"热土",呈现出爆发

自几年前葡萄酒进口关税大幅下调后,洋葡萄酒开始加快进入我国市场的步伐。近几年来,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主要葡萄酒生产国产能过剩的问题日益凸显,中国更是成为世界各国葡萄酒商淘金的"热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但从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来看,我国葡萄酒进口增速明显放缓,有关人士分析,葡萄 酒产业进入了一个"调整期"。

增速放缓

来自海关的统计数据表明,今年1月~3月,中国共进口644万箱葡萄酒,较去年同期的560万箱增长15%。但这一增长速度并算不上"迅猛"。 2011年,我国葡萄酒进口总量为36.16万千升,同比增长27.6%。

桃乐丝中国公司总经理Alberto Fernandez认为,一季度包括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因此其销售形势难以判断。今年的春节比去年提前两周,由于一些产品专为应对春节入市,因此一季度销量可能受节日推动的因素较大。

Fernandez认为,进口葡萄酒市场正在降温。"我们感到今年可能会比较平静,只能保持适度的增长。"他说,"过去两年,我们的销量都达到了40%的增长,但今年很难保持这一增幅。原因在于,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同时,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也更加谨慎。"

北京葡萄酒销售商The Wine Republic负责人Campbell Thompson也注意到了市场的下滑。"过去几年市场增长过快,进口葡萄酒的销售'新军'争相将产品运到中国销售,超出了人们的消费能力,因此这一增长并不是可持续性的。"

上述受访者的观点均表明,中国的葡萄酒市场可能进入一个调整期。

法国葡萄酒仍是主导

今年一季度的亮点在于,中国进口葡萄酒的单箱均价由上一季度的35.40欧元升至39.40欧元,增幅超过10%,进口总额增长超过28%。其中,对西班牙进口额增长54%,智利增长47.6%,阿根廷增长41.6%,法国增长40.5%,美国增长30.4% ,葡萄牙增长28.3%。

就进口量而言,增长最快的是西班牙葡萄酒,增幅达46.9%;其次是法国,增幅26.6%;阿根廷,增幅24.4% ;智利,增幅22.7%;其它国家的增幅均未超过10%。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量下滑5%,在中国的整体份额下滑11.6%。照此下去,澳大利亚可能会失去长期占据的"老二"地位。目前,西班牙占9.2%,智利占8.5%,意大利占7.7%。 就金额而言,澳大利亚位居第二,占12%; 其次是智利,占6.0%;意大利,占5.2%;西班牙,占5.1%,美国,占4.4%。

无论从数量和金额来讲,法国均稳居头把交椅,数量占比由去年的44.4%升至48.8%。而就金额而言,法国葡萄酒占比更是高达59.5%。换句话说,法国仍于中国的瓶装进口葡萄酒市场,且速度还在不断上升。

澳大利亚对中国葡萄酒出口单箱均价为41.20欧元,新西兰为59.70为欧元,法国为48.10欧元。在主要的生产国中,西班牙对中国出口的单箱均价最低,仅22.10欧元。此外,十大进口来源国中有相当一部分对中国出口的单箱均价增幅超过了2.50欧元。

在中国人的葡萄酒消费不断趋于多样化,纷纷尝试其它产区葡萄酒的情况下,法国葡萄酒仍然稳居头把交椅,这着实令人吃惊。但在香港的佳酿拍卖会上,人们对波尔多名庄酒的热情明显下降,逐渐转向勃艮第佳酿。上海等有着较长葡萄酒消费历史的大城市,有望推动这一情况继续发生转变。

Fernandez认为,目前不仅应将眼光放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一类城市,而且要关注二三类城市。"这些城市会出现很多新的消费者,他们并不急于尝试波尔多以外的葡萄酒。"他说,"法国葡萄酒的整体市场份额仍在上升,预计在未来两三年内将会持续。"

Thompson也认为,在北京等大城市,人们在不断地转向消费其它国家的葡萄酒,但在其它的60个~100个城市,人们仍然处于葡萄酒消费的初级阶段,最钟情的还是法国酒。

Jullien预计,法国酒将继续在中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内地的许多城市处于葡萄酒消费的不同发展阶段文章来源华夏酒报,未来两年,其中的一些将快速上升,推动法国葡萄酒延续强劲升势。"

上升轨道不变

上述受访者均表达了同一观点,那就是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并非面临"泡沫破裂",其增长潜力依然被看好,今年的市场无疑仍将继续保持增长。

"事实上,随着全国的葡萄酒库存不断增加,市场增长肯定会放缓,甚至可能出现下降。"法国波尔多葡萄酒行业协会亚太区总裁Thomas Jullien说,"但这是高速增长之后的正常调整,也就是经济学家们所说的'矫正期'。"

Jullien认为,这是由于整体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经销商、零售商、宾馆、酒店等渠道的库存量升高所致。随着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的趋热,葡萄酒销售大军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一些没有经验的进口商盲目涉足葡萄酒经营,导致存货积压而被"套牢"。

澳大利亚葡萄酒管理局亚洲区总监Lucy Anderson女士对这一观点表示认同。"在我看来,同许多其它市场的发展一样,中国市场在经历了一段爆发式增长后会出现一段平静期。但从二三类城市的未来发展潜力来看,中国市场无疑还会再度回到快速上升的轨道。"

Fernandez指出,澳大利亚葡萄酒在中国面临几大不利因素。一是澳元的持续走强带来的价格压力,二是澳大利亚葡萄酒对中国出口很大因素是受澳大利亚的中国移民推动,一些澳洲酒庄似乎在开拓市场方面并不太积极。尽管如此,Anderson仍然非常乐观。"非常有意义的一点是,澳大利亚葡萄酒虽然对中国的出口量与其它国家差不多,但出口值却几乎是其它国家的两倍,这意味着中国人愿意为澳大利亚葡萄酒多花钱。"

杭州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杭州海关共进口葡萄酒15670千升,同比下降 20.1%,仅为1月份38750千升进口量的四成左右;和去年同期相比,进口均价下降了18.9%。而青岛海关的统计数据也显示,今年4月份葡萄酒进口均价为1.2美元/升,同比下跌24.5%,环比下跌23.1%,创20个月以来的新低。业内人士认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国内葡萄酒市场处于消化库存阶段,葡萄酒进口量的下滑实属必然。

变化中的市场

北京龙凤美酒顾问创始人、葡萄酒资深顾问赵凤仪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具活力和变化最快的葡萄酒市场之一,其"多样化"的特点为计划进入中国的酒商带来了挑战。

中国进口葡萄酒每年的扩张速度高达50%,其市场份额直追国产葡萄酒。目前,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已占到30%左右的份额,而在5年前,国产葡萄酒还占据着国内超过90%的市场份额。

在进口酒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中国消费者对于进口酒的了解也在不断加深,尤其是一类城市和海滨城市消费者,了解国际葡萄酒市场价格和评论的消费者越来越多,对不同产区和风格也有了更多的了解。更多的消费者懂得干红、干白与菜品的不同搭配,从而推动进口葡萄酒的产地和风格更趋"多样化"。

然而,应当明确的是,中国市场仍然处于葡萄酒消费的初级阶段,各地区的发展很不均衡,消费群体也表现多样化。在中国,销售葡萄酒的地点和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对优质葡萄酒的可接受价格也在发生着变化。

赵凤仪认为,虽然目前中国的进口葡萄酒消费量非常可观,但相当一部分通过非传统渠道消费掉,比如,礼品赠送,个人或单个企业的一次性进口等。另一方面,中国的一些大型国产酒企业也在力推进口葡萄酒贸易,这些企业的进口量相当大,却缺乏对葡萄酒的充分了解和培育市场的经验,但由于其渠道的发达,仍然能够产生十分可观的销量。上述这些消费与成熟市场的消费是不同的,只能促进进口酒市场的"表面繁荣",难以形成长期、持续的消费。

在这种压力下,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成立的进口公司不断转向二、三类城市寻求突破,而小型的专业进口商则在消费者引导和教育方面下功夫,更多地采用品鉴体验的方式推广产品。

赵凤仪认为,进口酒商开拓中国内地市场除了需要在品牌建立方面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精力外,还要深入做好不同地区的市场调研,同时不要忘记,许多消费者在进口葡萄酒消费方面仍然是新手,需要更多的引导。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