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酒网

产能向上 销售向外 宜宾舞动中国白酒金三角龙头

发表于:2024-05-02 作者:中华酒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5月02日,全市90%以上的酒企业集体扩能,全国70%的白酒交易与宜宾直接或间接相关,当产能向上的态势日益明显的时候,宜宾酒也加快了销售向外的步伐。9月16日,国内白酒现货交易所四川联合酒类交易所在宜宾开业营运。

全市90%以上的酒企业集体扩能,全国70%的白酒交易与宜宾直接或间接相关,当产能向上的态势日益明显的时候,宜宾酒也加快了销售向外的步伐。9月16日,国内白酒现货交易所四川联合酒类交易所在宜宾开业营运。

"在3年时间内,交易所的交易金额力争达到1000亿元,交易份额占全国白酒交易总额的30%。"偏居川南宜宾,四川联合酒类交易所为何会有如此气魄?这不得不谈及交易所依托的产业厚土宜宾酒产业发展状况。

2007年,自白酒产业被宜宾、市确立为"一号产业"后,宜宾白酒行业便开始了全新的旅程。近3年来,宜宾市282家酒类生产企业中90%以上都进行了扩能建设,成为新世纪以来白酒产业规模的集体扩能阶段。除五粮液集团外,宜宾酒业近3年投资总额已经超过了改革开放30年来的总和。万吨级技改项目相继出现,高洲酒业2.5万吨项目已竣工投产、红楼梦酒业3.75万吨项目已破土开工、叙府酒业2万吨项目已完成规划和征地、君子酒业1.8万吨项目正在加快实施。

随着企业扩能步伐的加快,宜宾酒企业层次结构不断改善。目前,宜宾市现有酒类规模以上企业30户,比2005年增加14户;2010年销售收入达1亿元以上的企业22户,比2005年增加20户。今年1-9月,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为23户。全市已形成五粮液集团为龙头,高洲酒业、叙府酒业、红楼梦酒业、华夏酒业、吉鑫酒业等为支撑,一般规模企业共同发展的梯级层次结构。

扩能之后,宜宾酒强势占据全省酒业半壁河山。数据显示,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酒类企业累计完成酒类产值382.54亿元,销售收入488.89亿元,分别占全省同行业的38.83%、46.26%。酒类产业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中坚力量,成为名副其实的"一号产业"。

"产业发展如果光看体量未免过于片面,大品牌体系的构建才能真正促成宜宾酒业由量变到质变的成功飞跃。"宜宾市主要负责人对"一号产业"有着更深刻的思考。

于是,构建大品牌体系成为宜宾酒业不断奋斗的目标。2009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酿酒工业协会授予宜宾市 "中国白酒之都"荣誉称号;2010年,国家质检总局考核认定宜宾酒为地理标志产品;全球中小企业联盟授予宜宾 "全球白酒产业国际合作基地"。"十一五"期间,宜宾市酒类企业创白酒类中国6件,现共达7件;创四川省名牌产品2个,共达10个;创四川省著名商标3个,共达9个;近几年获中国白酒"优级酒"认证企业已达11户。这些品牌的创建和价值提升,与"中国白酒金三角"这一区域性国际品牌和"中国酒都"这一城市品牌,共同形成了宜宾白酒大品牌体系。

凭借雄厚的产业基础和竞争实力,宜宾酒业产销两旺的态势始终不败:2010年,宜宾市规模以上酒类企业实现利税总额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达124.97亿元,占全市工业的54.41%,同比增长64.55%,比2005年增长1.91倍;实现利润总额80.86亿元,同比增长71.50%,比2005年增长2.26倍。利润和利税总额分别占全省同行业的53.25%和47.82%。

如今,不只是宜宾人看到了宜宾酒业发展的强劲态势,内蒙古、山东、湖北等国内多地投资商也纷纷抢滩宜宾酒业。数据显示,2007年之前,宜宾引进的白酒企业只有4户,且规模均在千吨以下。目前,通过立办企业、合资合作新建企业、投资入股等多种形式进入宜宾白酒行业的外地企业已达13户,且规模多在5000吨以上,乃至上万吨。

在建设中国白酒金三角的宏伟目标下,宜宾立志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区,成为带动行业发展的龙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