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酒网

彝族饮酒文化

发表于:2024-04-28 作者:中华酒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4月28日,彝族是一个热情豪放的少数民族之一,彝族人的性格为诚实、守信、直爽、好客、大方、勇敢。喝酒是彝族人的普遍习惯,彝族谚语中有"一个人值一匹马,一匹马值一杯酒"的说法,片马乡境内的彝族都十分热情好客,待人真
彝族是一个热情豪放的少数民族之一,彝族人的性格为诚实、守信、直爽、好客、大方、勇敢。喝酒是彝族人的普遍习惯,彝族谚语中有"一个人值一匹马,一匹马值一杯酒"的说法,片马乡境内的彝族都十分热情好客,待人真诚,待客以酒为上品,有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敬意之说,并习惯于喝寡酒,彝族普遍认为,喝酒有疲劳、驱寒、助兴之功能,通过喝酒还可以达到共商大事,形成共识,调解纠纷之目的,大到宗教祭祀、还愿、冠礼、婚丧嫁娶、节日庆典、修房造屋、小至日常生活中的生产劳动,招待贵宾,朋友聚会等都以酒来助兴,所以彝族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形成了自身特的风格,丰富多彩的酒文化,贯穿于彝族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融入彝族人民的传统、宗教信仰、祭祀活动、民风民俗、文体活动和重要节日之中。
彝族最常用的一种酒叫"坛坛酒"又叫"杆杆酒""咂酒"属完全手工制作而成,其味醇香爽口,具有芳香浓郁,纯正典雅,甘洌爽甜,余香悠长的风格,是款待宾朋,祭祀及各种场合彝民饮用之佳品,咂酒的历史悠久,美誉天下,当年太平军石达开进军西南就曾作诗一首赞美咂酒:"万颗明珠一瓮收,王侯到此也低头,乌龙抱着擎天柱,吸得乌江水倒流。"咂酒一般是用高粱、稻谷、麦子等杂粮酿造而成,纯高粱的,酿法是先将准备好的谷物洗去灰尘,然后按谷物的比例在锅里盛上水放进谷物烧煮;待锅里看不见水时就将煮熟的谷物摊晾在凉席上,待温度降到适中时拌上米曲混匀,放入木桶或坛子内,用灶灰调成稀泥封着盖口后放置于合适的地方,酿制咂酒就算完成,一般在秋收末当年新的谷物收场下来为的酿制酿酒时节,相传为每年彝族年节前一至二个月所酿制的为,属于过年喝的酒这段时间酿制的酒有强身健体之功能,彝民认为是杆杆酒中的精品。
把封存的杆杆酒开封揭盖,然后倒进温水浸泡至少1小时,其目的是把谷物颗粒内的酒精成份充分沉入坛底,所以彝民们又称为,"泡甜酒"意思就是先泡后喝,届时把酒置于火炉边,人们围坛而坐,插入竹子做的酒竿,在坛口设一标尺,由最长者先喝,一般要致开坛词,敬天,敬地,敬各种神灵,敬历代先祖、英雄人物等,祝福来年五谷丰收,大吉大利,无灾无病,六畜兴旺,吉祥如意,开坛词因事而宜,不是千篇一律的,遇什么事就说什么词,内容很丰富,长者祝福完并品尝后,在坐者按辈分依次轮流品尝,从第二轮开始就要按坛口规定的刻度喝完,接受管酒者的监督后,其它人才能接着喝, 喝"杆杆酒"不能只顾喝,要边喝边掺,不然坛里的水喝完酒也就喝完了,倒进去的水浮在上面,经过浸泡后酒慢慢浸入坛底,而酒竿是直插坛底的,所以喝酒时千万要记住,莫把酒竿抽出放在酒颈部去喝,小心烫伤你的舌头,也让人觉得不礼貌,按这样的顺序直到坛底发热说明酒也喝完,"杆杆酒"能使人们激情洋溢,充分体现了彝人豪爽奔放、热情好客的民族性格。

彝族的喝酒习俗贯穿于彝族人民整过婚庆、礼仪、节日庆典及各种社会功能之中,酒在婚事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从说亲到整过成婚过程都与酒有关,要经过喝"开口酒""定婚酒""结婚酒"的程序,生育小孩的'满月酒'等,各种社会活动中的接待等活动都离不开酒,如遇重要领导和客人都要集中去迎接,领队的都要向贵宾敬酒,大家献上彝家祝酒歌,同饮同乐,如遇丧事,亲戚家门都要送去酒,送葬时把酒拿出来让大家喝,火葬时把酒酒向死者的遗体,以示祈祷,让死者瞑目,这也反映了彝民之间互助团结的精神,每逢彝族年节、春节、火把节等活动都有喝酒的习惯,然后围着火塘唱歌,彝族酒中也渗透了中华民族的一些大文化,如端午节要喝雄黄酒其目的是杀虫、驱邪除秽,从头到脚搽雄黄酒,意为在野外避免蛇咬伤,彝族的酒文化具有广泛的社会功能,磋商大事,调解各种纠纷,达成共识都离不开酒,古时候彝区各家族之间、各村寨之间发生冲突之时,有过错的一方要主动泡酒承认错误,届时双方围坛而坐,边喝酒边剖析自己的过错,最后达成共识,-互相敬上一杯交杯酒,握手言欢,重归于好,永不反悔,古时当一个部落的利益遭到其他部落的侵犯时,在这种危急关头,便以喝血酒来维系共同的信念,形成共同的力量来维护共同的利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