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酒网

喜力加上华润,1+1大于2?

发表于:2024-05-02 作者:中华酒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5月02日,关于华润和喜力的合作,想必大家已经看到了很多官方定调的报道了。什么"这可能是啤酒行业漂亮的结构设计"啦,"双方都确定彼此是佳伙伴"啦,"是一次一加一大于二的合作"啦。除此之外,外媒及行业分析师对于这桩

  关于华润和喜力的合作,想必大家已经看到了很多官方定调的报道了。什么"这可能是啤酒行业漂亮的结构设计"啦,"双方都确定彼此是佳伙伴"啦,"是一次一加一大于二的合作"啦。

  除此之外,外媒及行业分析师对于这桩交易是如何评价的呢?

  CNNMoney引述China Market Research Group负责人Shaun Rein的观点,"这次合作是出于双方的短板,而非实力。"

  他表示,喜力希望利用中国公司更好的分销网络,为自己的啤酒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作为回报,华润可以给中国消费者提供一个利润率更高的产品。

  但即使有了这笔交易,Rein也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他们的口味升级到更优质的饮料,喜力在中国仍将面临艰难时期。"更富裕的中国人更多地选择小酒厂和特种饮料。他们不买喜力,科罗娜或者嘉士伯。"

  CNBC采访了First Shanghai Securities首席策略师Linus Yip。该分析师表示,"这对两家公司来说都是一个双赢的交易。通过合作伙伴关系,华润啤酒可以在短期内获得优质啤酒产品组合,也可以长期加速华润及雪花品牌进海外市场。"

  他还预计这笔交易将有助于华润啤酒扩大市场份额,使其于青岛啤酒等中国竞争对手。

  另外,据透露,双方目前仍在进行尽职调查,需要得到中国的反垄断批准。该交易有望在年底前完成。

  据THESTREET.COM报道,Jefferies分析师Edward Mundy评价该合作是一种"优雅的解决方案",因为喜力的问题在于提升亚洲市场的渗透率。"如果中国愿意出售,那么喜力已经迈出了控制华润啤酒的步。"

  他认为,受此交易影响大的是嘉士伯。"我们认为百威英博的风险较小,因为他们的规模和资金雄厚。 虽然嘉士伯的业务比历史上更强劲,但由于其本地和全球规模较小,可能会受到喜力交易的风险。"

  来自《华尔街时报》报道称,喜力CEO在与记者的电话会议上表示,"中国幅员辽阔,我们是一家小公司,负担不起扩大在华运营规模(的成本)。"

  Morningstar股票分析师Allen Cheng表示,喜力1983年进驻中国市场,但一直未能扩大其在华南的有限范围。

  除了喜力,喜力集团还销售国际品牌Tiger和Sol,以及更便宜的本地品牌Anchor和海南啤酒。但该公司表示,其在中国的利润"可以忽略不计"。

  彭博社评论道,雪花啤酒是百威英博为收购SAB米勒放弃的品牌。百威英博之所以强大不是因为业务体量,而是利润可观。增加喜力对中国中低端啤酒市场的曝光很有可能是倒退一步。喜力无法借此缩小与百威英博在运营利润率的差距。

  评论员称,如果想要高端化,好的方式就是"高端化"。在现有商品化的市场获得更多股权可能反而会引火烧身。喜力的半年报显示,与巴西麒麟业务的整合让集团下调了运营利润率预期。

  另外,朝日啤酒与青岛啤酒的合作可以称得上是前车之鉴。双方愿景同样美好--朝日借力青岛啤酒发达的销售渠道,青岛借助朝日集团出口东南亚市场。如果双方整合不力,很可能后也像朝日一样宿醉一场。

  主编也听了喜力CEO的电话会议分享,大的触动就是当喜力说未来可能选择91家华润工厂之一生产喜力啤酒。侯孝海也对媒体表示,"如果喜力在内地的三家工厂供应不够,雪花会对现有主力工厂进行升级改造,供应喜力品牌的产品。"

  不知道作为一名消费者,知道"国际高端大牌"喜力啤酒其实是雪花同一家酒厂生产时会有怎样的心情。

  1+1是否真的大于2,就交给时间告诉我们答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