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酒网

我们在谈酒业“分化”的时候在谈什么?

发表于:2024-05-05 作者:中华酒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5月05日,8月1日,贵州茅台集团、茅台股份公司发布声明称,"贵州茅台股份公司与华洋资本未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更没有签署拟购买'茅台基酒'的标的的协议";8月2日,华洋资本也发表声明表示与贵州茅台酒股份公司未建立战

  8月1日,贵州茅台集团、茅台股份公司发布声明称,"贵州茅台股份公司与华洋资本未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更没有签署拟购买'茅台基酒'的标的的协议";

  8月2日,华洋资本也发表声明表示与贵州茅台酒股份公司未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至此,事情算是大白于天下,"酱酒火爆"的认知也大白于天下。

  但今天要谈的不仅仅是酱酒,在2015年行业谈的比较多的是"分化",这种分化不仅体现在制造业,也体现在流通领域;不仅体现在传统渠道,也体现在"新业态"渠道;不仅体现在线上,也体现在线下;不仅体现在酒企内部,也体现在酒企外部;不仅体现在高端,也体现在中盘;不仅体现在产品,也体现在品类······分化无处不在。

  分化一:营收

  自本轮调整以来,整个行业在2013、2014年显著下滑,到2014年探底,2015年开始缓慢回升、主流酒企开启恢复性增长通道,到2016年主流酒企迎来显著回升。

  梳理2012--2016这个轨迹,酒道发现,主流酒企(白酒主要上市公司)回升的标志性指标之一是毛利率回升,这表明主流酒企之价格体系得到了重塑(例如普五、国窖1573、百年泸州老窖窖龄酒、红花郎等)、产品结构基本调整到位(例如高价位产品占比提高)。

  这其中主要的分化之一体现在营收:酒道发现截止到今年一季度主流酒企(白酒主要上市公司)中有接近1/3的酒企之营收创下了新高,例如茅台、洋河、古井贡、牛栏山等,我们看增长率以70.40%居的茅台酒,2012年季度营收为60.16亿元,而2016年季度则创下了102.51亿元的新高,而古井贡这一数字分别是13.19亿元和18.43亿元,与2012年相比,古井贡的增长率接近40%,"隐形销量冠军"牛栏山更是超过了46%。

  但同时,我们发现还有2/3强的酒企,其营收还没有恢复到2012年的水平。

  分化二:品类

  在老大哥茅台酒的示范带领下,酱酒品类近些年呈稳定发展态势。但因为茅台酒牢牢树立起了酱酒老大并不可替代的消费认知地位,所以这么多年除了"一树三花"的郎酒集团,还没有一个主打高端的酱酒得以成功,例如早年五粮液旗下的"永福酱酒"等等可谓昙花一现或现都没现就不见了···

  那么,高端无可撼动,酱酒在中档领域是不是更有机会呢?(中档酱酒不说是金矿,至少也是银矿,这是本文讨论的前提)但实际上,除了习酒,似乎很难找出第二个占据主流地位的代表性中档酱酒品牌(酒道认为,红花郎是中高端酱酒的代表)。

  客观来说笼统地说,相比起浓香而言,中档酱酒的运营难度比较大。反过来,中档酱酒要取得成功,必须树立长期作战思维(杜绝短期行为)并作全方位的创新,也就是说,如果采取传统的 "产品创新--招商布点--3+1(团购、宴席、烟酒店+餐饮)聚焦--大品会、小品会、促销推广、活动推广",难收大实效(浓香就是这样做的)。我们认为,这个模式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看谁来做、看哪个企业来做?

  有别于浓香产品,中档酱酒要脱颖而出并首先在点上、板块化市场上取得成功,需在产品、团队执行力与创新能力、市场布局模式、终端网络、3+1模式等每个节点上都很强才行,单项强等于没有,最最重要的是:长远发展战略+创新。

  哪家酒企更符合这一点?"做市场不做销售,做品牌不做产品,做长远不做短期······"多么熟悉的声音,你,猜到了吗?

  最后:1.消费者对中档酱酒的需求尚未被充分激活并放大,中档酱酒品类的存量份额一直就在那,;2.白酒品类的分化,尤其是酱酒品类的做大,以消费多元化趋势为转移。

  文/酒道团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