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酒网

白酒投资客进退维谷 对行业处于观望态度

发表于:2024-05-02 作者:中华酒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5月02日,近段时间,飞天茅台酒在全国各地纷纷爆出低价,虽然53度飞天茅台指导价为1519元,但是其实际销售价格已大幅下调,令不少囤酒商大幅亏本。记者连日来走访深圳多家酒行发现,虽然高端白酒今年一季度的年报均唱喜

近段时间,飞天茅台酒在全国各地纷纷爆出低价,虽然53度飞天茅台指导价为1519元,但是其实际销售价格已大幅下调,令不少囤酒商大幅亏本。记者连日来走访深圳多家酒行发现,虽然高端白酒今年一季度的年报均唱喜,白酒板块也有所回暖,但是作为市场末梢的投资客和经销商仍然陷入两难境地,销量猛降使得投资客和经销商进退维谷,普遍对高端白酒持观望态度。

囤酒梦破碎

高端白酒曾经一度是酒水商的囤货重点,2011年高档白酒价格直线飙升,在此"黄金"时代囤下大量高端白酒的经销商如今却如坐针毡。白酒经销商王力就是其中一个代表。他入行十多年,他眼看着茅台涨到两千多又跌破千元,他的心也如坐了过山车一样。在2012年春节前,53度飞天茅台零售价曾一举突破2000元,最高零售价一度升至2200元左右,即便这样也还是一瓶难求。王力看着一路上涨的走势,萌生囤货的想法。

"囤货确实让我尝到了甜头",原本一千多元的时候,他小心谨慎囤了一部分,结果不到半个月,每瓶酒就赚了几百块,看到这样稳定的上涨,王力更加坚定囤货的信心。然而好景不长,从去年第四季度以来,高端白酒直线下跌,由于受到"三公"政策的影响,高端白酒价格几乎"腰斩",王力傻眼了。随之而来的销量下降、拿货价下跌促使经销商齐齐降价,"拿货价便宜的更快脱手","没有人再抱着囤货的梦想,有些人甚至濒临破产",一轮又一轮的接连降价让大家大梦初醒,"现在尽量把手头的货处理掉",王力表示市场前景已经让人琢磨不定了。

记者昨天从深圳一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茅台酒经销商处得知,2005-2006年期间,53度飞天茅台的批发价约在500元左右,到了2009年已经涨到1000多元,到2012年茅台被炒得最高时,批发价接近2000元,而到了今年,茅台市场售价已经跌破千元,批发价无疑也已跌破千元,"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人怀揣着囤酒的美好愿望而倾家荡产"。记者了解到,从2005年开始,茅台的价格就翻番地涨,有人从囤酒中尝到了甜头,但是今年的暴跌也让一些经销商血本无归。

价格混乱真假难辨

记者走访深圳多家酒行发现,同样一款53度飞天茅台,各酒水行的售价也参差不齐。

"如果只买几瓶的话,900块给你",记者近日以消费者的身份致电了深圳巨峰酒行,接听电话的工作人员表示,大批量要货价格还有周旋的余地,如果只是拿五六瓶,只能算900元,"900元的都是近期的货,以前的货不是这个价"。

记者从新源酒水行了解到,由于老板曾在高价时囤货,价格也是跟市场价,1200左右能拿货,基本卖一瓶就亏钱。随后记者从周边的多家酒水行了解到,53度飞天茅台价格从1230元到860元不等,量大价格可以再谈。

记者搜索了多家电商平台发现,53度飞天茅台500ml在京东商城[微博]的售价大多为1000元左右,天猫[微博]商城的售价在900元左右,当当网[微博]的售价为950元左右。

深圳特醇酒业陈经理向记者透露,作为贵州茅台(197.11,0.00,0.00%)的经销商,获得茅台的经销权就要花费3000多万,每年还有一定的销售任务。贵州茅台规定不能低于公司所指定的价格销售,记者提到的千元以下的酒很多都可能是假酒,"因为现在茅台出厂价已经达到960元,加上一系列税费,最低能拿到的价格也是在1120元"。

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茅台根据销售情况给不同区域的经销商不同的配额,原来低价购入的产品,放几年后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其他价高的地区,这就导致整个"价格体系"的混乱,其中也包括少量低价礼品回收的高端白酒回流到市场。

经销商收缩观望

贵州茅台发布的2013年季度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贵州茅台实现营业总收入71.6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93亿元,同比上涨21%。多家高端白酒企业季度财报均显示盈利,但是增速都明显放缓,据有关媒体透露,贵州茅台的十大流通股东都不同程度地增持了公司的股票,但是对于销售神经末梢的经销商来说,眼下的日子依然要摸着石头过河。

深圳景田永锋源酒行老板告诉记者,他曾经高价时囤酒,也挣了一笔钱,但是现在卖一瓶亏一瓶,原来过年过节的时候,高端白酒占据了他店里不少的空间,而现在高端白酒明显受到冷落,当记者问及是否还会大批拿货的时候,这位老板无奈地摇摇头,"原来一天一个价,是涨;现在一天一个价,是跌",经销商已不愿意把资金押在里面。

深圳特醇酒业的李先生则表示,现在白酒进入了淡季,红酒市场升温,前来询问高端白酒的客户越来越少,销量更是不容乐观,现在市场上不少酒行都在扩大红酒规模。白酒由于受到国家"三公"政策和"塑化剂风波"的影响备受冷落,"具体要怎么操作,大家更多是在观望和徘徊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