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酒网

酒肆的招 漫话牌酒旗文化

发表于:2024-04-28 作者:中华酒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4月28日,酒旗,是古代酒肆的招牌,是把写有"酒"等字样的布缀于长长竿头,高悬店外以招徕路人。酒旗多以深色布(青布)和白布(素布)缝制而成。宋朝人窦子野所著的《酒谱》中有句云:"可大可小,一尺之布可缝;或素或青,

酒旗,是古代酒肆的招牌,是把写有"酒"等字样的布缀于长长竿头,高悬店外以招徕路人。酒旗多以深色布(青布)和白布(素布)缝制而成。宋朝人窦子野所著的《酒谱》中有句云:"可大可小,一尺之布可缝;或素或青,十室之邑必有。"宋汝迈《容斋随笔》亦描述道:"今都城与郡县酒务及凡鬻酒之肆,皆揭大帘于外,以青白布数幅为之"。也有用纻麻织品制成的。从元代谢宗可《酒旗》诗:"水村山郭酒初香,纻影青青字一行"句可知。还有描金绣彩、缀饰流苏的绸缎酒旗:"彩楼相对,绣旗相招","醉仙锦旆"。(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那时,酒旗上例行题字,字数可多可少,没有定数,从单字"酒"到一行诗文皆可。"银题彩帜邀上客"(唐·韦应物《酒肆行》),在华丽的酒旗上用银白色题写诗句。《水浒传》中武松醉打蒋门神一段故事,写武松将到快活林时,见丁字路口大酒店的酒旗上写着四个大字"河阳凤月"。金代燕京酒楼的酒旗上写"野火攒地出,村酒透瓶香"两句诗,描绘了一派动人心魄的边塞晚照景色!更有甚者,是南宋官办酒库的大型活动广告酒旗,以白布三丈余挂到竹竿顶,写着"某库选到酒匠某人,酿造上等醇辣无比高酒"18个浓墨大字,由三五壮汉扶之而行,并以鼓乐、妓女、杂技前导,穿街过市,观者如堵如狂。这种在酒旗上题句题诗的习俗,年代很是久远,"唐人多咏于诗,然其制盖自古以然矣。"(《容斋随笔》续笔卷十六"酒肆旗望"条)

古代时期,酒旗又称酒帘、酒旆、酒标、酒望、望子、青帘、杏帘、帘招、招子等。自古"诗酒一家",千百年来,酒旗就与诗词文章结下了不解之缘。古人善酒,故多种情于酒旗。在古人著述中,活泼可爱的酒旗以自己独特的身份抒发了英雄豪杰的凌云壮志,宣泄了迁客骚人的失意落魄,流露出游子似箭的归心,也表达了平民百姓浓厚的生活热情。

酒旆是古代酒旗类中一大品种。旆,是古代的旗帜,不管横飘还是竖垂,旗尾要剪掉一个三角形,使整面旗帜的尾部形成一种燕尾形。这种优美的款式被酒旗所借鉴,形成翻摆更加灵巧,身姿更加俏丽的酒旆。"河桥酒旆风软,候馆梅花雪娇"(唐·杜牧),"渴疾由来亦易消,山前酒旆望非遥"(清·郑板桥)。唐五代时,蜀中士子多慕前辈司马相如曾开酒馆沽酒涤器之风,以才子当垆卖酒为风流自豪。有学者陈会,把家里开成一座漂亮洁雅的酒馆,在门外悬了一面精致的酒旆,广招四方学儒进店饮酒吟诗(《北梦琐言》)。宋代婉约派词人柳永,才华横溢,凡有人烟处就有他的诗作流传。但他一生困厄不得志,只得年年在诗、酒、妇人中讨日子。他在《夜半乐》中写道:"望中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残阳下,渔人鸣榔(渔人敲的木梆)归去。"夕阳残照,满江红波粼粼;暮烟四起,遮掩了村庄,几棵霜树也越发显得瑟缩了;倦鸟归林,人也归心似箭。尽管余晖中的酒旆闪闪不停,却也挽留不住敲着梆儿,唱着歌儿,摇着满载鱼虾的船儿归去的渔人。一幅渔舟唱晚图,一面充满生命力的酒旆,深刻地反衬和暗示出柳永注定要一生飘零困顿,最后被几个歌妓收葬的凄凉身世。

望子(酒望)这名称,见于《东京梦华录》"中秋节,诸店皆卖新酒……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遇到中秋佳节这种情况,酒卖得很快,罄尽时,是要拽下酒望的,店家顾客,彼此心照,没酒啦!不然,定会费嘴费舌,发生误会。这里要说的是,酒旗并不都整日整夜地悬挂酒馆之外,从唐刘禹锡诗中又可找到佐证。刘禹锡任和州刺史时,有《堤上行》诗道:"春日缭绕日徘徊,酒舍旗亭次第开。日晚出帘招客饮,轲峨山艑落帆来。"到了日暮,家家酒馆才将酒帘挑出,以招示沽酒之人。这也是为顾客着想的好办法。

在清代戏剧家洪升的《长生殿》中,酒旗被称为酒标。"我家酒铺十分高,罚誓无赊挂酒标。只要有钱凭你饮,无钱滴酒也难消。"豪华的酒楼高耸,楼外酒标上"概不赊欠"之类的话写得清清楚楚。通过酒标的作用,店主那精明油滑的市侩嘴脸和奸商心理,跃然纸上!好一个语带双关的"标"!

古代时期,酒旗和酒一样,都是为天、地、人所共容共爱的。诗文因酒旗而鲜明活泼,酒旗因诗文而流芳古今。酒旗的确从一个侧面形象而生动地反映了历史悠久的华夏民族文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