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酒网

啤酒行业研究:竞争趋缓,啤酒行业进入盈利提速期

发表于:2024-05-12 作者:中华酒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5月12日,龙头于行业恢复,更加关注盈利能力的提升。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国内啤酒产量同比-2.3%,但华润啤酒与青岛啤酒的销量分别同比+0.9%/+0.6%,龙头企业相较行业的率先复苏,而同期整体行业产量同比

  龙头于行业恢复,更加关注盈利能力的提升。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国内啤酒产量同比-2.3%,但华润啤酒与青岛啤酒的销量分别同比+0.9%/+0.6%,龙头企业相较行业的率先复苏,而同期整体行业产量同比下滑,可见地方小企业生存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市场份额向龙头进一步聚拢。龙头企业在熬过行业冰冻期后,CR5的整体优势更为明显,在"大鱼吃小鱼"时代已过去,而小鱼越来越少的情况下,怎样改善自身盈利能力成为各大巨头发展的主题。

  提价:直接提价及产品结构升级路径依然畅通。此次巨头集体提价主要源于成本推动。啤酒成本中包装物成本占50%左右,受环保政策影响主要包装物涨幅较大;同时交通部超载新规也对费用端形成一定压力。成本和费用端压力对各大厂商低端非盈利产品的挤压较重。除了成本端压力外,竞争格局相对稳定是提价基础,在整体区域、价格格局相对稳定情况下,龙头企业开始在优势区域试水提价,提价呈现从优势区域扩散至全国范围、从低端扩张至高端的趋势。

  关厂:供应端的自我收缩,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利用率。前些年啤酒行业产能无序扩张是近年行业产能利用率快速下滑的主要原因。2010-16年供给扩产超2000万千升,但同期销量仅增加23万千升,供需严重不匹配。在需求端未出现有效回暖之前,企业扩建产能意愿降低,资本开支降至冰点,供给侧自我收缩开启。近年来百威、华润等大商关小厂开大厂的趋势非常明显,均意在提升产能效率、扩大辐射范围,有助于降本增效。长期看来,如果啤酒厂商开始集体缩减产能,供给端自我收缩,产能利用率逐步上升,将降低恶性价格战的风险,有利于啤酒品牌利润率的提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