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酒网

白酒行业在良好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2)

发表于:2024-04-26 作者:中华酒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4月26日,白酒行业社会美誉度亟待提升近年来,白酒业发展迅速,高端白酒价格一路上涨,以及酒驾入刑的实施等,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舆论压力很大,同时一系列限制性政策对白酒产业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影响。对于这些不利的

白酒行业社会美誉度亟待提升

近年来,白酒业发展迅速,高端白酒价格一路上涨,以及酒驾入刑的实施等,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舆论压力很大,同时一系列限制性政策对白酒产业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影响。对于这些不利的因素,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理性、客观地认识并从深层次分析。

首先,白酒行业应该认识到这些问题中,有一部分是社会对白酒行业的误解,还有一部分是行业自身的责任。白酒行业应该先做好自己的事情,解决中国传统白酒产品与现代文明有机融合、相互适应问题,将产品的内涵宣传出去;白酒企业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经营,以实际行动赢得社会尊重。

其次,从名优白酒企业产品的提价、提档行为看,是遵循市场发展规律的。一方面,中低端白酒产品日益同质化,消费群体开始向高端品牌集中,诸多企业抓住机会,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优化,推出新产品,抢占市场制高点,体现了当前白酒市场充分的竞争和白酒定价机制市场化的客观趋势;另一方面,近几年来势凶猛的进口葡萄酒对传统白酒市场造成的冲击,也是白酒产品升级的一个推手。总体来看,相比国外名酒,中国白酒高端品牌建设相对滞后,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所以,把高端白酒定义为"腐败酒",将反腐倡廉片面化、简单化,把正在成长的可以代表"中国制造"的品牌奢侈化,都是舍本逐末的做法,必然会给中国文化发展、中国自有品牌建设等造成负面影响。

税收政策对白酒产品结构调整不利

从白酒相关税收政策看,粮食白酒、薯类白酒的税率统一为20%,0.5元从量计税依然没有取消。税收政策对白酒产业结构会产生调节作用,影响白酒产品的定位与走势。目前,由于靠产量获取利润的低端产品得不到税收政策的扶持,加上生产成本的提高,迫使许多管理规范、安全诚信、质量有保障的企业不得不放弃低端产品,再加上白酒产品生产许可监管不力,使一些不规范甚至是非法生产的企业趁虚而入,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竞争。

可以说,白酒税收政策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白酒产品结构的不合理,也使低端白酒质量安全蒙上了阴影。

白酒产能扩大加剧产业风险

1998年以来,白酒产业经历了从低谷到繁荣,行业焕发出勃勃生机,经济增长屡创新高,曾经的"夕阳产业"实现了华丽转身。白酒产业的高速发展,引发了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的科学导向,白酒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效果显著,行业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逐步得到优化。

行业内部结构的现代化越来越明显,形成了国有、民营、中外合资等多种所有制并存的产业经济格局。尤其是近两年,白酒产业的蓬勃发展吸引了众多业外资本的加入,白酒业掀起了的投资热潮,帝亚吉欧、海航、联想、维维等国内外大型集团纷纷入驻白酒业,由地方主导的大规模白酒工业园区和产业区域不断涌现,白酒产业资本融合步伐逐步加快,业内通过并购、重组、强强联合形成了不少大型企业集团。

业外资本介入具有传统优势的白酒骨干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白酒产业集中化进程,推动了白酒行业的体制和机制改革,同时也为白酒行业的资本、管理、市场、人才等方面注入了新鲜血液,对白酒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白酒行业门槛较低,进入白酒业的业外资本也不乏以抢占资源、谋划上市、待价而沽、走资本之路、资本利益化为目的,以资本运作谋利为指导思想的投机资本,这种"搅局"的行为一方面从客观上延缓了白酒产业集中整合的步伐,另一方面也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给白酒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十一五"期间,国家统计局工业普查显示,我国白酒产能始终高于消费需求。随着食品生产许可监管制度的深入和市场的调控,大量小作坊式企业退出了白酒生产经营行列,但近年来大量的业外资本进入白酒业,又推动了规模以上企业的产能迅速增长,所以近年来白酒产能持续增加,产能过剩的风险依然较大。

以酱香型白酒来说,"十一五"末贵州省白酒产能为16万千升,到"十二五"末要达到80万千升,其中酱香型白酒占90%,达到70万千升;四川省提出到"十二五"末,酱香型白酒产能要达到9万千升-10万千升;全国各地"十一五"末酱香型白酒产能约30万千升,到"十二五"末将达到90万千升-100万千升。

因此,白酒产业资本整合、集中化趋势会越来越明显,但必须注意到白酒业大量的资本融合,正在刺激着白酒产能的急速扩张。从客观规律看,任何行业的经济发展都是有周期的,白酒行业应该从历史经验中吸取教训,警惕快速产能扩张后的泡沫风险。

白酒文化影响力薄弱,酒类产品进出口差距明显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正在经历急剧变革,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发展让人们的价值观、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消费理念发生了改变,加上西方文化的不断渗透,正在催生着越来越多的白酒消费替代品。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来,国外资本在我国酒类市场经过长期运作,在资本、品牌、渠道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酒水市场已经成为国外酒类品牌的主攻市场,进口葡萄酒和烈性洋酒对白酒的挑战力度正在加大。

据资料显示,洋酒每年以30%以上的增长速度抢占国内酒水市场,白酒产品正在经受越来越大的冲击。

我国白酒产品虽然有传统的消费支撑,但相比洋酒,无论是对文化建设还是市场建设,其差距都是显而易见的,以当前酒类市场发展趋势看,一旦中国白酒进入下降通道,国际资本必将显现侵略性的一面,并且其文化、品牌方面的优势也难以阻挡。

从2007年开始,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先后组织了"中国白酒169"、"中国白酒158"计划等一系列技术攻关措施。其中"中国白酒169"项目的科研成果已经进入生产应用推广阶段;"中国白酒158计划"开展了包括制曲机械化研究、发酵工艺机械化研究、蒸馏工艺机械化研究、调酒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研究和灌装、包装、成品库、智能管理的研究等,其研究成果将在全国60%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推广实施,力争降低劳动强度60%以上、节煤35%、节水45%,提高优质率15%以上。

作为传统工业,白酒行业在实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工业现代化方面任重道远。白酒行业应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将实现白酒工业从传统工业向新型现代化工业转变作为企业发展的主导方向,从生产现代化、管理现代化、科研现代化、营销现代化、消费现代化、文化现代化六个方面着手,用先进的设备来改造、提升落后的工艺水平,用创新的管理、营销模式推动企业和市场的现代化建设,用健康的宣传引导促进名优品牌和白酒文化的发展。

王延才指出,酿酒产业"十二五"规划已经明确提出中国白酒的发展方向:加强白酒民族品牌和自主品牌保护,弘扬优秀的白酒文化,推进中国白酒国际化进程,使中国白酒成为世界的白酒,使其文化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白酒企业要站在振兴中国白酒产业、传播白酒传统文化的高度,积极协作、抱团出海,将中国的白酒品牌推出,并带领白酒行业走向世界,开创中国白酒文化的复兴与繁荣。

更多白酒招商的信息,请登录中国佳酒招商网(9928.TV)。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