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酒网

进口葡萄酒命运如何?

发表于:2024-05-17 作者:中华酒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5月17日,英国人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法国人说:"结婚犹如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种对婚姻的描述,正如当

英国人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法国人说:"结婚犹如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这种对婚姻的描述,正如当下如火如荼的进口葡萄酒市场,面对进口酒市场的"围城",不也是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吗?

郭海冰是山东济南的一位葡萄酒代理商,在此之前做公务出国业务,2009年底进入进口葡萄酒这个圈子。两年多的时间,他看着许多人进进出出。他说,自己很幸运坚持了下来,并且做得还不错。他告诉《华夏酒报》记者:"最近,有很多比我涉足葡萄酒领域早些的朋友一直找我,想将自己的手里的货甚至店面都转让给我。"

"围城"内外

近几年,一提到进口葡萄酒市场,人们总会套以"繁荣"这个词,加上各种各样漂亮的数据,再辅以看得到的世界各大葡萄酒产区在中国市场的频繁推广动作,一批批消费者的忠实追随,进口葡萄酒的"黄金时代"就这样被打造了出来。

除了进口葡萄酒市场的"繁荣"现象以外,信息的不对称所产生的丰厚利润也是吸引众多人士趋之若鹜的原因。所以,在大量的传统经销商迅速加入进口葡萄酒行列的同时,很多相关行业甚至是"外行人"也开始涉足这个行业。

河南省希诺德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祝晓琳曾向《华夏酒报》记者介绍:"从事进口葡萄酒领域的人,多数属于实践型,许多有着留学背景或国外生活、工作的经历,接触和品尝进口葡萄酒的机会较多,因此便涉足这一行业,如富隆酒窖的老板曾留学加拿大,枫桐庄园的老板曾留学法国。"

武汉葡萄酒商覃偲偲是半年前进入这个行业的,代理一个法国品牌。他也是因为以前在一家加拿大投资的酒类交易网站下工作,喜欢葡萄酒,对葡萄酒有一定的了解,后来觉得行业还不错,有点销售渠道就开始做了。

就这样,在进口葡萄酒的"围城"中,城外的人觉得前景很好,有金可掘,便纷纷进入,只有在里边的人才真正感觉到生意难做。正如覃偲偲所言:"真正进来之后才发现,现实和想象还是有差距的。在国内,葡萄酒的主要消费群体是企事业单位,即使是高收入的白领都也很难驱动他们经常消费葡萄酒。普通消费者对好的葡萄酒缺乏消费体验,对白领来说基本也是这样。他们宁愿花300多元钱买盒巧克力,也不太会去买一瓶200多元的葡萄酒,推动他们买葡萄酒的主要因素都是过节时送礼和临时性的消费,并且在国内的企事业单位,目前的主力消费还是白酒。"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方面是由于消费氛围还未真正建立起来,另一方面则是进口葡萄酒市场开始遇冷。据济南当地的一家媒体报道,近期济南已有多家酒庄或酒窖关门。就在春节前不久,位于济南东部的一家酒窖就关了门。除此之外,位于济南和平路,主营罗曼尼·康帝的贵族名酒庄也于近期关了店,而位于千佛山路的纳帕酒行也已人去店空,大门紧闭。

这种现象并不是个例,在国内很多城市都普遍存在,业内温州酒商破产、广东酒商名庄酒滞销的消息不绝于耳。而在过去几年里,在中国葡萄酒市场红极一时、身价以每年30%的涨幅不断上涨的拉菲,最近却成为进口葡萄酒的领跌品牌。伦敦国际葡萄酒交易所的数据显示,拉菲已经成为波尔多一级酒庄中表现最差的产品,价格自2011年3月以来平均下跌8%,在过去的10个月中下跌15%。在前100名的热销葡萄酒中,有95%都是法国波尔多的,它们的价格在2011年6月到12月间平均下跌了22.5%。

大家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进口葡萄酒,特别是高档葡萄酒的暂时"失落"?

拉菲效应

在2011年10月香港苏富比举行的"珍稀佳酿"拍卖会上,拉菲拿出来拍卖的大概有300多瓶,最后有五六十瓶居然流拍。这在过去是从来没有过的现象。众所周知,拍卖行是高端葡萄酒的一个主要兑现渠道,从2009年以来,苏富比、佳士得的珍藏葡萄酒拍卖从未流拍过,伴随着各地市场拉菲的降价,"拉菲神话"破灭了。

一位投资人这样形容这一冲击,"拉菲神话"破灭的是整个葡萄酒投资的信心。也有人认为,这个现象意味着进口葡萄酒"寒冬"的到来。

"拉菲现象就像中国的股票市场,起伏是基本规律,这几年价格的一路上扬更多是人为炒作的因素,它在本土本国没有值得大幅涨价的理由,但中国市场对'拉菲'一词的超负荷使用和冒用,使得消费者已经逐渐对其真伪和品质产生怀疑,降价只是时间问题。"祝晓琳这样看待这一现象。

让进口葡萄酒市场经营者以及消费者更为"心寒"的是近期国外媒体的一则报道,文章是这样开始的:"品酒师弗兰基·赵与一帮中国富商在北京一家私人会所吃饭,做东人急着让他们分享并炫耀他珍藏的法国梅洛葡萄酒。但只小啜一口,赵就知道这名收藏家被骗了。"

于是他们认为,足智多谋的中国仿制"艺术家们"发现了又一项有利可图的新生意:假冒高端葡萄酒。卖假酒的小贩将低档酒灌装到名牌酒庄的空瓶里,让市场充斥大量冒牌货。问题如此猖獗,以至于佳士得在中国举行的品酒活动结束后要用锤子把空酒瓶砸碎,以免这些酒瓶流入黑市。佳士得拍卖行中国区名酒部主任西蒙·塔姆说:"即使把标签刮掉,这些瓶子仍能被滥用。"

诚然,造假已成为让众多进口葡萄酒商十分头疼的问题。

湖南长沙的一位经销商宋晨光向记者透露:"造假者回收大量拉菲酒瓶,然后用低价的进口或国产葡萄酒,租船到公海灌装'酿造'假拉菲。拉菲一年生产约20万瓶,到中国市场也就四五万瓶,但中国消费的拉菲却远不止这个数目。"

在百度搜索"拉菲酒瓶"等关键字,便会出现大量的"某某地区高价回收拉菲酒瓶"的内容。有人戏称:"潘石屹都不喝拉菲了。"而且,有深知行情的葡萄酒销售商透露,国内造假者已将造假目光从拉菲转向了、玛歌、木桐、罗曼尼·康帝、龙船庄等其他名庄酒。如今造假已形成了从酒浆、酒瓶、标签、包装纸乃至包装盒到后期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

如今,"拉菲效应"所带来的是对整个葡萄酒行业的冲击。对于行业造假现象,除了靠企业大力推广消费体验,期待消费者尽快成熟之外,业内人士建议,有关部门或行业协会应加大对进口葡萄酒企业的规范、引导力度,逐步改变进口葡萄酒市场目前的混乱局面。

理性回归

食品监管一直是一道社会难题,对于程序更为复杂、利润如此诱人、消费者认知尚未成熟的进口葡萄酒而言,监管起来就更加困难。虽然质监、工商、海关等部门均有涉及,但是协同起来比较麻烦,效果并不显著。

针对进口葡萄酒市场的乱象及监管存在的困难,一些进口葡萄酒市场比较发达的城市已经开始进行一些监管方面的尝试。2011年,浙江宁波保税区成立了国内首个进口葡萄酒专业市场监管会,该机构由职能机构和企业组成。

据宁波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严荣杰介绍:"监督机构将重点检查葡萄酒市场的经营秩序和商品质量,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促进市场公平交易,受理有关市场的举报与投诉,并提出处理意见。"

除此之外,从《宁波保税区进口葡萄酒市场经营者行为规范(草案)》可以看到,其中对入驻保税区、市场经营商品、通关监管、检验检疫、流通环节食品经营、纳税等方面进行了细致而严格的规定。

例如,《规范》中严格规定保税区内所展销的葡萄酒必须为原瓶原装进口。"倒不是说灌装的酒就一定不好,但是,基于之前对灌装酒的各种负面报道,国内消费者对其都心存芥蒂。我们决定在市场运作的前3-5年,只销售原瓶原装的进口葡萄酒,不给那些不法的进口商以任何可乘之机。"严荣杰说,如有企业违反,一经查实,监管部门有权收回经营者展厅,并取消相关优惠扶持政策。

监管机构还规定,保税区内所展销商品必须符合相关监管部门对进口商品的展销要求,通关手续齐全,中外文标签符合规定。任何未完成检验检疫及通关完税的商品不得在市场展厅内销售,也不得以宁波保税区企业名义在市场外销售。

其实,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从"乱"到"治"、从无序到规范的过程,宁波市的这种意识及操作模式的可取之处也给了其他区域一些借鉴。同样,消费者也会越来越理性。在针对80后白领消费者的问卷调查中,大部分人表示,以后会选择进口葡萄酒消费,决定选择的主要因素是"品牌"、"原瓶进口"、"高性价比"、"朋友推荐"及"口感"。

虽然目前进口葡萄酒市场暂时遇冷,但是诸如北京德龙宝真国际酒业有限公司这样一直致力于进口葡萄酒品牌运作的大商们,以及进入行业不久像郭海冰等这样的品牌经营的坚持者们,一直在期待整个市场洗牌的到来。同时,他们对行业的发展也充满了信心,经过大浪淘沙之后进口葡萄酒的市场会更加成熟健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