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酒网

中国葡萄酒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解析

发表于:2024-04-27 作者:中华酒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4月27日,任何一个产业发展都应该遵循产业经济发展的规律,从产业资源的有效开发、科学配置和合理利用,促进这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我们对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进行综合分析,就

任何一个产业发展都应该遵循产业经济发展的规律,从产业资源的有效开发、科学配置和合理利用,促进这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我们对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进行综合分析,就应该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借鉴SWOT(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分析方法,以全球化葡萄酒产业经济发展的视野分别对其产业发展优势、产业发展的劣势、产业发展的机遇或机会,以及葡萄酒产业发展受到的威胁与挑战进行综合分析和评判,为中国葡萄酒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战略对策。

中国葡萄酒产业的独特优势

1、自然优势。

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多样化的气候是葡萄酒产业发展独特的自然优势。中国处于北纬30-50°之间,温暖的气候、充足的光照,提供了优质酿造葡萄生长的天然条件。如烟台具备了世界顶级葡萄酒生产优越条件3S法则,即阳光、沙砾、海洋,其自然条件和世界最具盛名的法国葡萄酒发源地波尔多地理区位和气候条件相近。阳光、沙砾、海洋赋予葡萄酒产业特有的海岸特质。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应该充分利用独特的地域、气候和土壤比较优势转化为葡萄酒行业的竞争优势,释放葡萄酒产业发展的产业竞争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2.产业优势。

我国有悠久的葡萄种植历史,培育了丰富的栽培经验和技术。葡萄种植不仅是种植的历史,也是葡萄种植文化的传承,为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酿造种植文化环境。特别是近年来,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产生了张裕、长城、威龙等一批具有竞争力的葡萄酒企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葡萄酒产业链,聚集了一大批种植、酿造、管理、营销等方面的高素质的人才,培育了丰富的葡萄酒文化,为中国葡萄酒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产业比较优势。

3、政策优势。

国家为葡萄酒产业发展制定了科学的产业规划,一些葡萄酒产区政府也纷纷出台鼓励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区域产业政策,大力推动了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如宁夏回族自治区专门出台了《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园区管委办公室、自治区财政厅关于印发创新财政支农方式加快葡萄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暨实施办法的通知》(宁葡委办发〔2016〕13号),从产品宣传、技术创新、人才引进、基地建设、配套服务等方面财政进行大力扶持,有力地推动了当地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其他如山东、北京、河北、甘肃、新疆、内蒙古等省市,也纷纷出台税收减免和农业补贴的产业政策,推进酿酒葡萄基地的规范化、标准化种植,鼓励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树立品牌,葡萄酒产业经济蓬勃发展。

4、市场优势。

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稳健发展态势,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和健康意识不断提高,给国内外具有保健营养的葡萄酒产品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中国葡萄酒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劣势

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葡萄酒产业强国,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基本上形成了葡萄酒种植、葡萄酒酿造、葡萄酒消费和葡萄酒旅游一体化的集约化发展模式,沉淀形成了丰富璀璨的葡萄酒文化。中国葡萄酒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劣势,主要是包括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和产品销售、旅游休闲及餐饮娱乐等产业链,没有形成集约化一体化、市场竞争缺乏规制、产业布局不合理、人才培养滞后于产业发展的现象。

2.1 葡萄酒产业集约化缺乏协调效应。

产业集约化是经济、资源和社会协同发展的有效组织形式,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葡萄酒产业集约化包括横向集约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的集约形式。葡萄酒产业纵向集约一体化是对企业上游或下游企业的一体化整合,可以通过生产活动内部化模式,将产业外部契约化转变内部契约化,从而降低市场交易成本,降低不确定风险。葡萄酒产业关联度大的种植业、包装业、物流业可以形成集约一体化的产业运营模式,能够促进葡萄酒产业一体化集约效应,促进产业资源的有效开发和综合利用。葡萄酒产业实行纵向集约一体化同时,要根据产业的关联度,实行不同程度的横向集约一体化,横向集约一体化不仅涉及企业的合并,还包括企业间的联合。横向集约一体化的目的是追求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葡萄酒产业集约一体化不仅可以使企业降低不确定性或风险,同时降低市场交易费用带来的额外损失,还可以稳定葡萄酒产业发展预期,实现核心产业及关联产业的协同发展效应。

葡萄酒行业有"先天在原料,后天在工艺"之说,要酿造出优质和独特风格的葡萄酒,需要培育高质量的酿酒葡萄品种。我们应该仿效法国葡萄酒原产地保护制度,根据各地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土壤组成特性,选择适合生长的品种,精心筛选培植,培育具有地域、气候和土壤特性的优质酿酒葡萄品种,或引进优质酿酒葡萄品种进行筛选种植,培育适合本地地域特征的优质酿酒葡萄品种。这样为酿造出具有个性特征和风格的高质量葡萄酒创造基础条件。在酿造工艺选择方面,应根据不同优质酿酒葡萄品种选择不同的酿造工艺,形成独特的个性化酿造工艺流程,酿造出独具特色的高端优质葡萄酒。结合优越的地理环境、旅游资源、葡萄种植特征和葡萄酒酿造工艺,打造集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葡萄酒旅游文化于一体的集约化产业价值链。在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实行集约化经营,这样既节约产业资源又保证产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利用,极大地促进了葡萄酒产业的生产力发展,又增强了葡萄酒产业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及抗风险的能力。

虽然我国葡萄酒从种植、酿造、销售已经初具规模,而且采用的现代化的酿造工艺基本与国际接轨,但大都还没有形成集葡萄种植、酿造和葡萄酒文化旅游完备的相互协同发展的集约化一体化产业价值链。我国很多葡萄酒产区产业价值链比较松散,难以形成协同发展的一体化集约化模式。

2.2 葡萄酒经济管理缺乏长远规制。

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制定统一的行业质量标准,特别是对每一个葡萄酒品种成分制定统一的标准,防止行业规范混乱。1984年颁布了第一个葡萄酒产品标准《葡萄酒及其试验方法》(QB921-84),1994年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了《葡萄酒》国家标准(GB/T15037-1994),原国家轻工业部废除了《葡萄酒及其试验方法》标准(QB921-84),颁布了《半汁葡萄酒》(QB/T1980-1994)和《山葡萄酒》(QB/T1982-1994),2002年的《中国葡萄酿酒技术规范》与《葡萄酒生产管理办法》。这些标准办法的颁布只是为了应对当时的市场混乱,是为规范、整顿市场上假冒伪劣、无序竞争行为而服务的,远远滞后于葡萄酒产业发展的需要。很多中小企业往往利用葡萄酒生产法规的漏洞,假冒品牌商标给大企业蒙受很大的损失,造成了混乱的市场竞争秩序,严重阻碍了葡萄酒经济的有序竞争发展。2006年12月11日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发布了新修订的《葡萄酒》国家标准(GB15037-2006),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由推荐性国家标准改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标志着中国与国外葡萄酒产品的全面接轨。

但是,从葡萄酒产业管理长远发展看,国家急需制订葡萄酒原产地保护制度,制订法定产区管理制度。葡萄酒法定产区管理制度是对葡萄酒产地标准的知识产权保护,也是对葡萄酒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更是促进葡萄酒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机制,防止无序竞争的一种规范方式。法定产区管理制度是以规范管理体系促进我国葡萄酒产业更好发展,同时能够防止国外葡萄酒产业冲击的一种保护手段,也是进入国际葡萄酒市场的通行证和提高国际竞争实力的制度保证。国外的原产地制度制定的国际公认的行业标准,是进军国际葡萄酒市场的身份证和通行证,为国际化产业发展提供基本的竞争保护条件。

2.3 葡萄酒中长期规划缺乏可持续性。

中国葡萄酒产业经济区域的生产力空间地理分布及组合难以形成聚集效应,即葡萄酒产业各个组成部分、各种要素、各个价值链及产业结构的空间地域分布难以形成协同聚集效应。葡萄酒产业合理布局与否直接影响到该地区葡萄酒产业的竞争优势、发展速度的释放和资源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化。我们应该根据葡萄酒产业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尤其是结合葡萄酒产业经济发展的地域、气候环境、区域产业结构,来制定适宜的葡萄酒产业发展布局。合理的产业布局既能带动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又能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的协同效应。如烟台葡萄酒产业经济已经处于规模经济发展的阶段,带动了整个烟台市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具备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但是同欧洲国家葡萄酒产业的发展规模、产业集中度、产业关联度、产业经济集约化相比还有待于继续提升。中国葡萄酒产区的产业布局相对比较分散,特别是西北产区、华北产区及其他区域的产业布局相对比较分散、不合理,不利于区域葡萄酒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