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酒网

葡萄酒的“挂杯”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发表于:2024-05-01 作者:中华酒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5月01日,关于葡萄酒的"挂杯"现象,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们都没有一个清晰、合理的解释。1855年,物理学家James Thomson早发现了这一现象,但是现在我们却将"挂杯"现象称为"马伦哥尼效应(Marangon
  关于葡萄酒的"挂杯"现象,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们都没有一个清晰、合理的解释。
  1855年,物理学家James Thomson早发现了这一现象,但是现在我们却将"挂杯"现象称为"马伦哥尼效应(Marangoni effect)",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因就是,在Thomson发现挂杯现象的十年之后,具体来说也就是1865年,意大利的物理学家马伦哥尼(Marangoni)才首次从科学的角度将"挂杯"解释清楚:
  马伦哥尼效应,就是指两种液体相接触时,表面张力强的液体会将表面张力弱的液体拉过来,因此会出现表面张力弱的液体向强的方面渗透,同一种溶液会因为浓度高而增强表面张力,所以稀溶液也会向浓溶液中渗透。
  由于在杯壁上的液体拥有较大的表面,酒精蒸发较快较多,因此酒液浓度会有所下降。水比酒精在单位表面同玻璃壁接触的表面能高,酒精浓度下降了,表面能会增高。液膜克服重力,自发上升的能量来源于水同杯壁接触释放的表面能。因此,酒精浓度变化越大,"酒泪"就越明显。
  简单来说,所谓的"挂杯",指的就是在流体界面,因为表面张力梯度而造成的传质现象。
  英国物理学家C. V. Boys认为在《圣经》中也有关于疑似"挂杯"现象的描述:
  Look not thou upon the wine when it is red, when it giveth his colour in the cup, when it moveth itself aright. (酒发红,在杯中闪烁,你不可观看,虽然下咽舒畅,终久是咬你如蛇,刺你如毒蛇。)
  -- 旧约-箴言(Proverbs)第23章第31段
  该段文字描述了红酒赋予酒杯颜色、同时在酒杯壁上运动的现象。由于"挂杯"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红酒的高酒精度,因此有人认为《圣经》中这一段是提醒人们通过观察"挂杯"来避免如毒蛇般的高酒精度酒所带来的危险,要有节制地适量享用红酒。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