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酒网

复活中国白酒的原香

发表于:2024-04-29 作者:中华酒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4月29日,一幅 "蒸馏法酿酒"敦煌壁画,一段中国白酒起源历史,一间60年的老酒厂,一坛微黄老酒诉说一段西夏文化。"我们喝的不仅是酒,更是文化。"武酒集团总经理冯淑刚说,酒文化是丝绸之路的灵魂,武威是中国白酒的发

  一幅 "蒸馏法酿酒"敦煌壁画,一段中国白酒起源历史,一间60年的老酒厂,一坛微黄老酒诉说一段西夏文化。

  "我们喝的不仅是酒,更是文化。"武酒集团总经理冯淑刚说,酒文化是丝绸之路的灵魂,武威是中国白酒的发源地,复活中国白酒的原香,这是武酒人的使命。

  一幅敦煌壁画引发的争议

  千古美酒说西夏,西夏美酒数凉州。武威,古称"凉州",作为西夏王国的陪都,是西夏研究的重要一环。有专家表示,武威是西夏瓷文化与酒文化的聚集地,是中国白酒的发源地。

  中国白酒始于西夏时的西凉府。专家们的推断源于一幅敦煌壁画图中画有一五层结构的梯形灶台,灶台下的炉膛内柴禾堆垒,火焰熊熊,仿佛能听到"哔哔剥剥"的响声。一位长衫及地的女子端坐炉膛前方,望着炉火,双腮鼓动翕合吹火;另一长衫女子身体前倾,一手扶炉台、一手持钵,嘴微张,似在品酒,灶台旁放有桶、壶等容器。

  1953年,敦煌文物研究所考察榆林石窟,在3号窟发现了绘有"蒸馏法酿酒"的《千手千眼观音经变》图。4年后,由敦煌文物研究所编辑出版的敦煌艺术画库《榆林窟》中最早介绍了"酿酒图"酿酒在我国发展很早,文献中多有记载,但形象地展示这一工业生产情况的艺术品确是很难得的。

  榆林窟3号窟中"酿酒图"属西夏时期的壁画,壁画资料的提出和公布,引起了英国科技史学者李约瑟的兴趣。1959年,李约瑟最早推测它可能是"蒸馏酒图",并将其推测的观点收录在其1980年出版的英文版《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在随后的相关研究中,从事古代科技史研究的一些中国学者接受了李约瑟的这一观点,并进行了肯定,有研究者推断出"西夏项族人民当时就已经会使用蒸馏器酿制蒸馏酒了"。

  然而这个被众多学者认可了半个多世纪的结论近年有了不同观点,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和科技史研究专家王进玉认为,这幅壁画不是"酿酒图",只是厨房内加工和制作食物的普通场景。王进玉表示,灶台上的方形器不是"蒸酒器具",而是一个"组合式双层蒸笼"。壁画中也没有李约瑟猜想的"进一步研究将会发现在右边有一个连接冷却桶的侧管",一个类似盛水容器的方形器物不是鼎,而是一种叫"方响"的打击乐器。蒸馏酿酒需要很复杂的技术和设备,无法通过壁画中如此简单的灶台工具来实现。

  对于这幅壁画,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学术、武威西夏文化研究所所长孙寿龄表示:"我坚持认为这是酿酒图。灶台上的方形器是蒸酒用的蒸箱,地上有酒壶,持钵的女人在品酒,旁边的桶用来接蒸馏后的酒。在西夏时期,蒸馏酒的过程是可以通过灶台来实现。如果是做饭,怎么会看不到炊具?"

  根据考古发现,在距武威市南30公里的天梯山主峰南麓上古城村古瓷窑遗址处发现了很多西夏时期的酿酒器皿。孙寿龄表示,古城瓷窑发现的各式酒具填补了我国早期酿酒业的空白,也证实了西夏时期酿酒业很发达。

  穿越时空复活西夏酒文化

  西夏人到底怎样酿酒?西夏人用什么样的器皿酿酒、盛酒?能否通过西夏文化的研究,让现代人品味到西夏文化?

  多少个不眠的夜晚,多少个问号,一直在冯淑刚的脑海里打转。在问号的漩涡里,冯淑刚遇见了西夏文化专家孙寿龄。

第 1 [2] 页
0